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慷慨解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呼小字曰:「我耑為兒婦來,何反怨恨?兒婦應即死;有四人來勾致,首者張懷玉。我萬端哀乞,甫能得允。我許小餽送,便宜付之。」杜如言,於門外焚錢紙。妻又言曰:「四人去矣。彼不忍違吾面目,三日後,當治具酬之。爾母老,龍鍾不能料理中饋。及期,尚煩兒婦一往。」杜曰:「幽明殊途,安能代庖?望父恕宥。」妻曰:「兒勿懼,去去即復返。此為渠事,當毋憚勞。」言已,即冥然,良久乃甦。杜問所言,茫不記憶。但曰:「適1>見四人來,欲捉我去。幸阿翁2>哀請。且解囊賂3>之,始去。」 〔注解〕 (1) 適:剛才、方才。 (2) 阿翁:婦人稱丈夫的父親。 (3) 賂:音ㄌㄨˋ,行賄,贈送財物而有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娶。如:「納妾」。《易經.蒙卦.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紀》:「更始元年六月,納后於宛當成里,時年十九。」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亡。 (2)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3) 爭先: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 (4) 狎:音ㄒ|ㄚˊ,更也,交換。 2、「恐後」:《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王莽知漢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憚,生其姦心;因母后之權,假伊周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詐謀既成,據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漢諸侯王厥角稽首1>,奉上璽韍2>,惟恐在後,或乃稱美頌德,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占卜的文辭。《左傳.閔公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乃事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既定鼎于郟鄏,鑽龜而啟繇。」
風燭殘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1>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以殘年餘力,曾3>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注解〕 (1) 河曲智叟:一位住在黃河曲流處的智慧長者。 (2) 不惠:不聰明。惠,或作慧。 (3) 曾:音ㄗㄥ...
幸災樂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亡。 (5) 弗與:不給。 (6) 慶鄭:(?∼西元前538),春秋時晉國大夫。惠公四年晉饑,秦以糧助晉。次年秦饑,晉拒助之,慶鄭諫而無效。後秦伐晉,晉敗,惠公被俘,釋歸後,公乃殺慶鄭。 (7) 背施:忘記別人給予的恩德。 (8) 貪愛:貪物愛財,不與人分享。 (9) 怒鄰:得罪鄰國。 2、「樂禍」:《左傳.莊公二十年》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遍舞。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寡人1>聞之:哀樂失時2>,殃咎3>必至。今王子頹4>歌舞不倦,樂禍也。夫司寇5>行戮,君為之不舉6>,而況敢樂禍...
同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陸玉書〈諭訟師〉詩:「百計誘之騎虎背,欲下不能惟我聽。令親戚成仇讎,甚且同室操戈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地方區域名稱。五百家為「鄙」。《說文解字.邑部》「鄙」字.清.段玉裁.注:「鄙,五百家也。」《周禮.地官.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
1.粗俗、低賤。如:「卑鄙」、「鄙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漢.張衡〈東京賦〉:「鄙哉予乎!習非而迷也。」三國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君今出語一何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吃驚、害怕。如:「驚駭」、「駭異」。《左傳.哀公二十三年》:「知伯視齊師馬駭,驅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咳嗽、嘔吐的聲音。《列子.說符》:「兩手據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伏而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