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莫敢當,至勃,汎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成文,極歡罷。勃2>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3>,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吳子良《林下偶談.卷一.飲墨》。 (2) 勃:王勃(西元650∼675),字子安,唐龍門人。曾任沛王府修撰,為初唐四傑之一。屬文綺麗,構思無滯,詞情英邁,所作〈滕王閣序〉,為世所稱。 (3) 酣飲:暢飲。酣,音ㄏㄢ,暢快、盡興。〔參考資料〕 宋.吳子良《林下偶談.卷一.飲墨》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蓋亦有據。《通典》載:「北齊策秀...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構毀7>,違其私也。小人多,譖言常勝;正人少,直道常不勝。可不戒哉!」絳居中介特,尤為左右所不悅,因以自明。 〔注解〕 (1) 漢:朝代名,西元前206∼西元220,由漢高祖劉邦滅秦,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骨鯁:比喻正直。鯁,音ㄍㄥˇ。 (3) 疾:憎恨。 (4) 黨錮之獄: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因功受封於商,號為商君。其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 (2) 秦:周朝國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以為附庸。嗣後屢經遷徙,至秦襄公始立國。傳至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別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長安縣內,唐太宗為表彰功臣勛績所建的樓閣。內懸掛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由閻立本繪,唐太宗親自作贊,褚良題閣。後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閣。 (2) 少顏色:畫像原有的顏色褪去。 (3) 開生面:重新賦予新的面貌。 (4) 賢冠:古時儒者所戴的黑布冠。唐代時,百官朝服,皆著進賢冠。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張郃(西元?∼西元231),三國魏河日鄚人。魏文帝時,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郃料亮無穀不能久攻,晨夜進至南鄭,亮退。郃還京,拜征西騎將軍。 (2) 亮:指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著有諸葛武侯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祭祀、供奉。《新唐書.卷一一.禮樂志一》:「孟春吉亥,享先農,以耕籍。」《西遊記》第三回:「殺牛宰馬,祭天享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封閉、禁止使用。如:「查封」。《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沛公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
兩小無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稚齡時,彼此天真無邪,毫無避嫌與猜疑。《聊齋志異.卷一○.胭脂》:「祇緣兩小無猜,野鶩如家雞之戀。」
通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帝少有大度,志識沉敏,外柔內剛,果敢能斷。雅好吏事,測始知終,理劇處繁,終日不倦。……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後,以功業自矜,留連耽湎,肆行淫暴。或躬自鼓舞,歌謳不息,從旦通宵,以夜繼晝。或袒露形體,塗傅粉黛,散髮胡服,雜衣錦綵。拔刃張弓,遊於市肆,勳戚之第,朝夕臨幸。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的先祖,生卒年不詳。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4) 契: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兒子,生卒年不詳,堯時為司徒,封於商。音ㄒ|ㄝˋ。 (5) 皋陶:音ㄍㄠ |ㄠˊ,生卒年不詳。相傳為舜之臣,掌刑獄之事。 (6) 伊尹:名摯,生卒年不詳,商初賢相。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 (7) 呂望:指周初賢臣呂尚,字子牙,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