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25 ms
共 6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忍心、感情上受不了。[例]空難現場一片零亂,真是慘不忍睹。
|
學習型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人們對事物的理解總認為要把問題加以分解,把世界分成片段來理解。所付出的代價是失去對事件整體的了解,不了解自身行動所帶來的一連串後果。學習型組織則在強調團隊學習、整體理解的概念。註1 起源由1990年美國學者聖吉博士(Peter M. Senge)提出,在其出版的《第五項修練》一書中,提出運用系統思考來改造企業組織。 主要內涵(1) 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由於整體活動其實是受到細微行動所牽連,各細微行動都是息息相關的。因此系統思考一提供一套思考架構,有效幫助我們對整體變化形態有充分了解且確認問題背後...
|
家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身無長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東晉大將軍王恭的清廉儉樸。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忱前去探望他。見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剛從東方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當地的特產,因此跟他要一條。王恭當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後,才將自己坐的這條竹席拿起來派人送去。沒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後來聽到這件事十分驚訝,對王恭說:「我是以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說:「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無長物。」「長物」是指沒有多餘的物品,王恭一生清廉儉樸,即使做到大將軍仍然沒有多餘的物品可用。後世便用「身無長物」表示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比喻節儉或貧困。
|
家諭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想不開呢?」婦人說:「話雖如此,但我又怎麼可能挨家挨戶的去解釋,讓全國上下都知道呢?一定會有許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經過,因而指責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負這個不義的罪名,還有什麼臉見人?要我再把自己的孩子推回火場,和姪子一起死,我這個做母親的也辦不到,這樣下來,還是只有一死吧!」說完就衝進屋子,葬身火海。在這篇故事中,原作「戶告人曉」,指的是挨家挨戶告訴大家知道。到了北宋的《宣和書譜》,有這麼幾句話:「昔者帝王坐法宮,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萬里朝令夕行,豈家至戶曉也哉?以吾有慶賞刑威之柄以馭之而已。」說皇帝端坐深宮中,靠著行政機制的運作,不用挨家挨戶告知就能實行政令,也是同...
|
無所不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周人既纖,而師史尤甚,轉轂以百數,賈郡國,無所不至。」唐.陳子昂〈為金吾將軍陳令英請免官表〉:「西踰流沙,東絕滄海,南征北伐,無所不至。」
|
番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飼育。這種獨特的寄生行為多是因為鳥類本身已經失去了築巢、孵卵和育雛的本能。以往鄉間對這種獨特的行為不了解,看到鷦巢中孵出鷹仔子而引為怪譚。但番鵑仍具備這些本能,所以築巢育雛並不像其他杜鵑科鳥類需要寄予別的鳥種照顧。<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番鵑英文關鍵字:Centropus toulou bengalensis 參考書目註1:自然生態保育系列叢書三,宜蘭縣鳥類資源27頁,張明財及林燕秋撰文,宜蘭縣政府1996年8月出版。註2:鳥羽,台灣野鳥羽毛圖鑑208頁,郝偉廉著,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2006年...
|
App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提供的Macintosh用的商用軟體Microsoft Excel的開發相威脅,訴訟持續了4年結果不了了之。 有人說這是因為當時IBM也在開發仿Mac的圖形介面TopView,如果把判決微軟侵權就意味著日後蘋果也能把IBM拉下馬。儘管首個版本的Windows在技術層面上不如Mac,但它加上一部PC相容機的價格則比Mac便宜許多,而且不久以後在Windows上也同樣出現了很多的軟體。 衰落期賈伯斯離開蘋果電腦後,公司的開發主管一職落入讓-路易·加西手上,他之前是法國分公司主管。加西將產品線推向兩個方向,即更「開放」和更高...
|
有所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道、不了解。《儒林外史》第一回:「頭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為了事,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
|
牛脾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固執、倔強的脾氣。[例]只要他牛脾氣一發,任誰也勸不了。
|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作了一批重要的作品。[編輯] 1946年到1949年1946年,張愛玲與電影導演桑弧合作,寫作了《不了情》、《太太萬歲》等劇本。1948年,張愛玲發表《十八春》(後來改名為《半生緣》)。[編輯] 1949年到1952年[編輯] 1952年到1955年1954年,張愛玲在香港發表兩部長篇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小說的故事背景是「土改」時期。由於作品與當時中共的主流格調不合,被作為「毒草」而批判。在大陸文學界,張愛玲也因此長期被作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有所改觀。張愛玲旅港期間曾居住於北角繼園街輝濃台。[編輯] ...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