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救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脫離痛苦的環境。《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吳洪肉眼不識神仙,情願相隨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則個。」《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只有一條路我交你走,若出得去時,對與我娘說聽,多做些功德,救度我。」
|
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本是尊稱修行、智慧都很卓越的高僧,亦用以敬稱一般出家人。《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紀》:「嘗游京口竹林寺,獨臥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眾僧見之,驚以白帝,帝獨喜曰:『上人無妄言。』」宋.蘇軾〈吉祥寺僧求閣名〉詩:「上人宴坐觀空閣,觀色觀空色即空。」
|
尼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只住出家女眾的寺院。《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王氏心中喜道:『元來是個尼庵』,一徑的走將進去。」也稱為「尼姑庵」。
|
知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960~1020)北宋高僧,俗姓金,字約言,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幼年出家為僧,精研律典和天台宗教義。淳化二年(西元991)受請住持四明祥符寺,廣弘天台宗教法,學徒雲集。至道元年(西元995)移居保恩院。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創設念佛施戒會,結合僧俗萬餘人同修念佛、發菩提心。從唐會昌毀佛以來,天台宗漸趨衰微,至知禮天台宗始蔚然中興。著有《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四明十義書》二卷等傳世,著名弟子有尚賢、本如、梵臻等。
|
拜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誦經拜佛、懺悔業障。《西遊記》第三六回:「我弟子從小兒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懺喫葷生歹意,看經懷怒壞禪心。」
|
難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梵語Nanda的音譯:(1)釋迦牟尼佛的異母弟。從釋尊出家,但猶難忘其妻,常回妻處。後來以釋尊方便教化,斷離愛欲,證阿羅漢果。在佛弟子中被稱為「調和第一」。(2)唯識十大論師之一。以主張種子是由現行的薰習而產生之學說而聞名。
|
俗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塵世間的人事關係。如:「俗緣未盡」。
|
昧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心,違背良心。《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九出》:「在先這婦女和我做伴時,曾借我錠鈔。休昧心說,這錢還我了,爭奈我文書不曾把還它。」《西遊記》第二五回:「我們是出家人,休打誑語,莫喫昧心食。」
|
佛圖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一位高僧的法號。本姓帛,西域人,九歲出家,並曾兩度到罽賓學法,晉懷帝永嘉四年來洛陽,時年七十九歲。由於他學識淵博,一時名德如釋道安、竺法雅等皆來受學,門下受業的常有數百人。洛陽一帶也由於他的影響,競造寺院,僧人甚眾。後趙建武十四年圓寂,年一百一十七歲。
|
婆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梵語音譯,意譯為「淨行」、「淨裔」。印度早期社會,凡分四種階級,婆羅門是最高階級。婆羅門自稱是梵天的後裔,世襲祭司,事奉大梵天,專修淨行,掌握神權;後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四:「見婆羅門,當願眾生,永持梵行,離一切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