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250.0067 ms
共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香草。古人將其佩帶在身上以避疫癘。《文選.張衡.南都賦》:「其香草則有薜荔蕙若,薇蕪蓀萇,晻曖蓊蔚,含芬吐芳。」也稱為「佩蘭」。
|
格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文的格律聲調。亦泛指作品的藝術風格。《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緊慢按宮商,吐玉噴珠;輕重疾徐依格調,鏗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寫的最好,卻又不肯學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創出來的格調,由著筆性寫了去。」
|
諺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流傳的俗語。句形簡短、音調和諧。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例]諺語雖是精簡的句子,但卻是古人長遠累積的智慧。
|
失魂落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魂、魄,皆古人想像中一種能脫離人體而獨立存在的精神。「失魂落魄」形容人極度驚慌或精神恍惚、失其主宰。※語或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
△「魂不守舍」
|
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自高而下,鋪在懸絕不平處的踏板,作為墊腳之用。《公羊傳.成公二年》:「踊于棓而闚客。」漢.何休.注:「凡無高下,有絕,加躡板,曰棓。齊人語。」
|
寡不敵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周書.卷九.芮良夫》1>厲王失道,芮伯陳誥,作芮良夫。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首謹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無遠不服;無道,左右臣妾乃違。……古人求多聞以監戒,不聞,是惟弗知,爾聞爾知,弗改厥度,亦惟艱哉!后2>除民害,不惟3>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讎4>。后作類5>,后弗類6>,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億兆,后一而已,寡不敵眾,后其危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孟子.梁惠王上》。
(2) 后:君王。
(3) 惟:思考、思量。
(4) 讎:音ㄔㄡˊ,通「仇」,仇怨。
(5) 類:法則、榜樣。
(6) 類:相似。〔參考資料〕 《孟子.梁惠王上》曰:「鄒人與楚人戰,則...
|
言簡意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一二.消夏灣》:「余初來語言文字亦不相通,承其指授,由漸精曉,深歎古人言簡而意該,為不可及也。」
|
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人舀取食物的器具,相當於現代的湯匙、勺子之類。《禮記.檀弓下》:「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清溪廟神》:「文韶亦答以銀碗、白琉璃匕各一枚。」
|
三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指立德、立言、立功三件可以永遠受人懷念和敬仰的事。宋.楊萬里〈跋寫真劉敏叔八君子圖〉詩:「古人三不朽,諸老一一中。」
|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不足」(《韓愈論》)。朱熹指責韓愈「裂道與文以為兩物」(《讀唐志》)。章學誠稱韓愈的碑誌文是「心識古人源流,隨時通其變化」(《文史通義‧墓銘辨例》)。茅坤說:「世之論韓文者,共曾稱碑蒜;予獨以韓公碑文多奇崛險譎,不得《史》《漢》敘事法,故於風神處或少道逸。」(《唐宋八大家支鈔·論例》)章太炎說:「韓對死生利祿之念,刻刻不忘:登華山大哭,作《送窮文》,是真正的證據。」韓愈登華山,「度不可返,乃作遺書,發狂慟哭」,最後被華陰縣令救下。著作:《昌黎先生集》名句: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進學解》師者所以傳道、...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