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8.13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丁.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丁.路(1483~1546)是日爾曼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路教派的創始人。他生於國小礦主之家;一五○一年至一五○五年在愛爾福特大學(University of Erfurt)研習法律,取得碩士學位;一五○五年進奧古斯汀修道院學習神學;一五○八年進威登堡大學(University of Wittenberg)研修倫理哲學,一五一二年取得神學博士學位,在威登堡大學擔任神學教授;一五一五年擔任圖林根修道院的總督監。
  馬丁.路於一五一七年,在〔九十五條意見書〕(95 Theses)中,抨擊教會的腐化及墮落,譴責羅馬教宗出售贖罪券之不當;在日爾曼引起廣泛的回響。其後,他不斷發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1872~1909)姓愛新覺羅,名載湉。西元一八七五年,四歲登基為帝,年號光緒。光緒重用康有為、梁啟超等展開一連串變法維新運動,終究敵不過守舊勢力的反彈,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軟禁於瀛臺,最後鬱鬱而終,得年三十八歲。
的平等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道判斷或道教育方面,平等主義主張應本乎平等原則或概念的說法。如果道判斷或道教育忽略了平等原則,或故意造成不平等,則道將成為反道,道教育將成為反道教育。根據歐陽教〔育原理〕中的說法,平等原則或概念的涵義包含下列三項:
  1.平等就是公平的程序原理:平等僅僅是一種形式原理(formal principle),不特別指個別的事項之平等或不平等。易言之,平等僅是一個抽象的公式,用以衡量一切事項的公平與公正的問題。
  2.平等是指基本的人權:此平等係指平等權,亦即指平等的一些基本內容,通常指法典上的一些平等權利。人性尊嚴,不容侵犯,人之所以為人,就因天賦人...
醉酒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意指既喝足了酒,又飽受恩。為客人於宴後向主人道謝的話。唐.孫揆年《靈應傳》:「妾以寓止郊園,綿歷多祀,醉酒飽,蒙惠誠深。」
禮樂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樂通貫人情,以化民成俗為要旨。禮、樂分別經由外在的社會規範和內在的情感陶冶,來防止競爭及淨化情感,故能安定人心,進而平治天下。古代聖王制定禮樂的目的,也不在滿足感性欲望,而是為了教育百姓辨別愛憎,回歸到道規範。
  此義旨據〔禮記‧樂記〕云:「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 ,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又云:「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文中極為推崇禮樂可使個人的欲望情感和社會的倫理道達到統一的效果,此即因禮的形式約束而使行為合乎規矩,因樂的情感調和而使心情舒暢愉悅。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躬行有得。《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有道者有者,使教焉。」
2.行事忠厚有道。《紅樓夢》第五七回:「二則別人之父母皆年高有之人,獨他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
一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心、一條心。《書經.泰誓中》:「嗚呼,乃一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也作「一心一」。
米蘭‧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米蘭‧昆拉=生平簡介=  米蘭‧昆拉(Milan Kundera),捷克裔法國作家﹝1929年生於捷克,1975年移居法國並於1981年入籍法國國籍﹞。  年輕時曾任爵士樂手、工人,後於擔任布拉格影藝學院教授時,倡導捷克新電影運動。  1967年,他的首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連出三版,印數驚人,且每每於幾天內售罄。使其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  1968年,捷克遭蘇聯佔領後,米蘭‧昆
邵年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年高劭」。見「年高劭」條。01.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啟.方聽蛙》:「恭惟某人邵年高,筆精墨妙。」
與理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與理性間具有關聯性,指道實踐是以理性為行動的依據;完成一項道行動時即顯示一個道主體之價值在於其具有理性。
  對道與理性關係有深刻論述的,可以康(Immanuel Kant)為代表;他認為道的展現並不需要由外在的教育訓誡或政府以法律來規定,只須由道主體依據自身的理性作行動依據,就能成就一項行。康將人視為有理性者,當人的理性發展成熟時,即能作為道實踐之根據。他更認為道法則由於具有應然性,故當人說「不應當偷竊」時,即表達了一項為所有有理性的行動者應當接受的普遍法則,由於這項法則考慮到行動能否普遍為其他有理性者所接受,是以人或有理性者為行動之對象。如此,道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