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21.394 ms
共 20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禮樂教化。《書經.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文選.曹植.七啟》:「讚典禮於辟雍,講文德於明堂。」
|
主幹學校(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主幹學校(Hauptschule)的前身是四年制的高級國民學校(Volksschuloberstufe)。高級國民學校原來僅是基層國民受教育的場所。一九六四年德國國民教育延長到九年,於是根據各邦教育部長常設會議一九六四年的漢堡協議,將高級國民學校改稱為主幹學校。這種學校為五年制,原則上要和實科中學以及完全中學的第一階段處於相同的地位。這項改革要歸功於德意志教育制度委員會於一九六四年所提出〔主幹學校組織建議書〕(Empfehlung zum Aufbau der Hauptschule);到一九六五年又提出〔主幹學校改革建議書〕(Empfehlung zur Hauptschulrefo...
|
道德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在知善行善與知惡去惡的活動,或氣質的增長精進歷程中,以學習、模仿和認同的方式達成,稱為「道德發展」。
|
道德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的道德劇主要是藉由寓言般的人物命運,呈現人類的靈魂在善與惡中掙扎的狀況。此劇種除了《生命的驕傲》(Pride of Life,十五世紀的手稿)之外,最早的、也是最大規模的是《毅力之堡》(the Castle of Perseverance,3700行,十五世紀的手稿),故事始於人類誕生之前,終於滅亡之後。描寫相當廣大範圍的寓言型的人物,也包括七原罪、七美德及三個人類的敵人 ── 名利、肉慾及邪念(the World、the Flesh及the Devil),每種誘惑都有它的處刑台;但是故事的情節是單純的,專注於人類生活的描述。它以設有人類三大誘惑的處刑台佈景著名,貪婪與神在一個圓圈的周圍,...
Martin Banham《The Cambridge Guide to World Theatre》1988.
|
明德慎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施恩德於天下,謹慎使用刑罰。《書經.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
|
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言、善言。《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陛下發德音,下明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曾是莠言,有虧德音,豈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歟。」
2.好名聲。《詩經.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3.來信。如:「傾奉德音」。
|
感恩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激他的恩德、情義。宋.張孝祥〈代摠得居士上相府〉:「且祿優足以仁族,事簡足以養痾,使某自謀,不過如此。感恩荷德,負戴靡勝。」也作「感恩戴德」、「感恩戴義」。
|
道德認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認識論指關於道德知識本質的分析批判與道德思維推理論證的研究;其主要探討的問題包括:(1)有關「善」的知識本質的探討,如道德哲學家對「善」概念的分析,什麼是善,善能不能被認知,善如何被認知等問題;(2)探討道德認識中主客體的關係,如道德知識是主觀或客觀,道德知識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主體理性認識能力是否有其限度;(3)道德知識有效性的問題及其批判;(4)道德認識過程中有關方法論的問題。
西方倫理學有二種不同的傳統來源:希臘倫理與基督倫理。重視道德的認識理論基礎,是西方倫理學的重要特徵之一;此傳統遠自希臘三哲有關「善」與「正義」等諸德本質的探討,蘇格拉底(Socrates)主張... |
道德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老聃所撰老子的別名。參見「老子」條。
|
畏威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敬畏威勢,感懷恩德。《梁書.卷五四.諸夷傳.海南諸國傳》:「或泛海三年,陸行千日,畏威懷德,無遠不至。」《舊唐書.卷六二.李大亮傳》:「其自竪立稱藩附庸者,請羈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懷德,永為蕃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