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研究道或倫理的起源、發展、原理及規範等,以達到人生真、善、美的理想境界的學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禮樂教化。《書經.大禹謨》:「帝乃誕敷文,舞干羽于兩階。」《文選.曹植.七啟》:「讚典禮於辟雍,講文於明堂。」
成規後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成規後期是道認知發展的第三期,也是最高的層次;由美國哈佛大學郭爾保(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於一九五八年,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十歲至十六歲青少年道思考與選擇模式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s of Moral Thinking and Choice in the Years Ten to Sixteen)中所提出。此期特徵為具有一種朝向自律的道原則的推進力;道認知發展達到此期的人,顯著地努力界定道價值與原則,這些道價值和原則具有確實性與應用性,不同於持有這種原則的團體和個人的權威,也不同於個人自己對這些持有權威的人或...
感恩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激他的恩、情義。宋.張孝祥〈代摠得居士上相府〉:「且祿優足以仁族,事簡足以養痾,使某自謀,不過如此。感恩荷,負戴靡勝。」也作「感恩戴」、「感恩戴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老聃所撰老子的別名。參見「老子」條。
辨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辨惑語出〔論語‧顏淵篇〕:「子張問崇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同一篇中,「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脩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脩慝與?一朝之念,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崇,就是尊重道;辨惑,就是能辨別是非輕重和真偽,以免除迷惑。在此章中,孔子的兩位弟子都問到了「崇辨惑」,而孔子更稱許樊遲「善哉問!」由此可見「崇辨惑」對於人生修養的重要。在與子張的答問中,孔子強調了「崇」是以忠信與義為本;而在與樊遲的答問中則強調崇在於先盡責任然後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言、善言。《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陛下發音,下明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曾是莠言,有虧音,豈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歟。」
2.好名聲。《詩經.豳風.狼跋》:「公孫碩膚,音不瑕。」
3.來信。如:「傾奉音」。
衝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衝突是指在一個特殊的情境中,一個人在做道選擇的決定時,在內心中所顯示出的矛盾。任何實現道標準的可能行動,同時也可能違反另一個標準。因此在衝突情境中,需要在衝突的道價值中選擇一個最好的。道衝突是一個社會矛盾的特殊反應,因為階級敵對和非敵對的矛盾存在。道衝突的情境分兩種型態:不同道體系的標準和一個道價值系統的體制。在中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的標準與原則之間的衝突,提供了衝突對立型態的例子。道衝突的社會基礎包括道系統的架構在內,只是原則上的不同而已,它表達了個人和社會、個人和社區,人際間的關係等等之非對立的矛盾;也表達了各種層次的道意識之間的對抗,標準和理想之間的對抗,各種義務...
畏威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僖公十五年》:「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貳者畏刑。」敬畏威勢,感懷恩。《梁書.卷五四.諸夷傳.海南諸國傳》:「或泛海三年,陸行千日,畏威懷,無遠不至。」《舊唐書.卷六二.李大亮傳》:「其自竪立稱藩附庸者,請羈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懷,永為蕃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恩澤。《管子.五輔》:「舉賢良,務功勞,布惠,則賢人進。」《漢書.卷四九.鼂錯傳》:「今陛下人民之眾,威武之重,惠之厚,令行禁止之勢,萬萬於五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