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慧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智慧果決,能斷絕煩惱、牽絆。《維摩詰所說經.菩薩行品.第十一》:「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
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自尋煩惱。如:「庸人自擾」。
見性成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謂體悟一切現象的空性,就是解脫、沒有煩惱。《五燈會元.卷二.天台雲居智禪師》:「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師曰:『清淨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淨穢、長短、取捨、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見性成佛。』」
三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造成修行者不能脫離生死輪迴的三種障礙,即業障、煩惱障、報障。業障指因貪戀世間而做的種種惡行,因沒有出離世間的心,所以在未來將成為解脫的障礙;煩惱障指煩惱無能排遣成為障礙;報障指由於極壞的果報,如生在地獄,而不能修行。《成實論》卷八:「經說:『三障──業障、煩惱障、報障』何者是耶?」
憂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愁煩惱。《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孔融登城遙望,賊勢浩大,倍添憂惱。」
六波羅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羅蜜,譯自胡語,義為度或到彼岸,指到沒有煩惱、不再輪迴的彼岸。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種修行德目。修行者經由此六種修行德目,可至解脫的境界。唐.賈膺福〈大雲寺碑〉:「四無量心,普覺群有;六波羅密,廣鑾菩提。」也譯作「六度」。
永保無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久保證不須煩惱、憂慮。《紅樓夢》第一三回:「這話慮的極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無虞?」
發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打發、處置。《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倘若還鄉來時,那裡發付我孩兒,好煩惱人哉。」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依著姨姨說,我且在客店中安下,看你怎麼發付我。」
橫逆順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逆來順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朝陳錄的《善誘文》中有一篇〈對治十常〉。「對治」為佛教語,是斷絕煩惱的意思。〈對治十常〉即是斷絕煩惱的十種平常而重要的方法,其中有一個方法是「逆境常當順受」,是說處在惡劣環境或不順利時,要採取坦然接受的態度,才能免於煩惱。後來「逆來順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以順從的態度接受惡劣環境或不合理的待遇。出現「逆來順受」的書證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二齣》:「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六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塵,接觸的對象。佛教將心和感官接觸的對象分成色、聲、香、味、觸、法(指心所對的境)六塵。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塵,心就會充滿著煩惱。南朝梁.武帝〈十喻〉詩五首之一:「楎睢變三有,恍惚隨六塵。」也稱為「六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