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和衷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衷共濟」係由「和衷」及「共濟」二語組合而成。 「和衷」一語出自《書經.皋陶謨》,內容記載皋陶(ㄧㄠˊ)和禹對於以德治國的一段對話。其中「同寅協恭,和衷哉」這句話,大意是:同僚之間要能恭敬的相互協助,同心和善相處啊!「共濟」則出自《國語.魯語下》,根據記載春秋時晉國為了報仇,號召諸侯出兵攻打秦國,途中經過涇水,沒有軍隊肯先渡河。於是晉大夫叔向就去請教魯大夫叔孫豹(諡號穆子)該怎麼辦?叔孫豹回答說他只知道吟誦《詩經.匏有苦葉》,不懂其他的事。得到提示的叔向告退後,立即召來掌管船隻和軍務的官員,說:「苦匏不可食用,只能拿來當作渡河的浮囊。而叔孫豹說他吟誦〈匏有苦葉〉,一定打算要渡河了。你們要儘快...
褐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於黃、黑之間的顏色。[例]西方人的眼珠多為綠色或藍色,東方人則多是褐色的。
爭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執己見,不肯相讓。[例]人與人之間若能互相關懷,互相信賴,許多爭執或衝突自然消弭於無形。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鄭樵〈通志總序〉(據《通志》引)〈洪範五行傳〉者,巫瞽之學也,歷代史官皆本之以作〈五行志〉。天地之間,災祥萬種,人間禍福,冥不可知,若之何一蟲之妖,一物之戾,皆繩之以五行?又若之何晉厲公一視之遠,周單公一言之徐,而能關於五行之沴乎?晉申生一衣之偏,鄭子臧一冠之異,而能關於五行之沴乎?董仲舒1>以陰陽之學2>倡為此說,本於《春秋》3>,牽合附會。歷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4>以受籠罩而欺天下。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災祥略〉。 〔注解〕 (1) 董仲舒:西元前179∼104,西漢廣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2) 陰陽之學:根據四...
杜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銘記。「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忱,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
巴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承、討好。[例]他平常喜歡巴結上司,因此在同僚之間風評不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字體的名稱。相傳為周宣王時史籀所作,筆畫較小篆繁複。據近人王國維先生考訂,籀文當為周秦之間通行於西土的文字,為秦地相近地區所用。[例]籀書、籀文 △大篆
逍遙法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逍遙法外」是指犯罪者逃過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逍遙」一詞見於《莊子.讓王》篇。舜要把天下讓給善卷。善卷回答說:「我住在宇宙之中,冬天到了就換皮毛厚衣,夏天到了就換穿麻縷薄衣。春天時,我從事耕種,勞動我的身體;秋天時,我收割後,不愁沒食物吃。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由自在地活於天地之間,暢意自得,無所牽掛。我要天下做什麼?」這裡的「逍遙」表示暢意自得,無所牽掛;也就是自由自在。法律是用法約束人行為的條文,違法者必須受罰,甚或失去自由。一個人若犯了罪,卻未受法律的制裁,仍自由自在地活著,就稱為「逍遙法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介於三和五之間的自然數。如:「三、四、五、六……」。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竹林七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末晉初年間,有七個極富才情的浪漫文學家互相之間甚為友善,他們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相會暢遊,史稱「竹林七賢」。  時值公元250年,即魏明帝嘉平年間,這七個人是﹕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鹹和王戎,他們皆是性情曠達且才高志遠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所以逐漸的被世人稱為「七賢」。  他們七人皆是擅長飲酒的文學家,其中一些人還精通音律。若以文學論,當以阮籍和嵇康最為著名﹔若以音樂論,則以阮鹹,阮籍和嵇康為首﹔而若以擅長飲酒論,山濤和劉伶當之無愧。他們幾人皆性情浪漫,且脾胃相投,因此結為好友,終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