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駭人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駭人聽聞」原作「駭人視聽」。隋朝王劭,知識廣博,為人稱道。曾擔任著作佐郎一職,將近二十年,陸續撰寫過《齊誌》、《齊書》、《平賊記》,但因文章用字詞鄙陋粗俗,內容又多超出常軌、不合法度之處,讓人見了十分震驚,被有見識的人所輕視。後來「駭人聽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令人聽了十分震驚。
一箭雙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及突厥攝圖請婚,周以趙王招女妻之。周與攝圖各相誇競,妙選驍勇以充使者,因晟副汝南公宇文神慶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後使人數十輩,攝圖多不禮之;獨愛晟,每共游獵,留之竟歲。嘗有二鵰2>,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3>,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鵰相玃4>,遂一發雙貫焉。攝圖喜,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冀昵近之,以學彈射。其弟處羅侯號突利設,尤得眾心,為攝圖所忌,密託心腹,陰與晟盟。晟與之游獵,因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皆盡知之。還,拜奉車都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 (2) 鵰:動物名。鳥綱鷹科鷹形目猛禽類。嘴呈鉤狀,羽毛褐色,腳...
風馬牛不相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僖公四年》載,魯僖公四年時,齊桓公以諸侯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兵征討楚國。楚成王便派使者前去交涉說:「齊國地處北海,楚國地處南海,兩國相距遙遠,毫無利害關係和牽連。即便放逸馬牛雌雄相誘相追逐,也不可能發生越界的事。不知貴國為什麼要攻打我們呢?」後來雙方估量彼此實力相差無幾,真打起來,大家都無好處。便結盟和好,結束這件事情。後來「風馬牛不相及」被用來比喻事物彼此之間毫不相干。
身不由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不能由自己支配。表示本身失去自主的能力。《三國演義》第七四回:「上命差,身不由己。」《紅樓夢》第四七回:「只覺得一陣黑,滿眼金星亂迸,身不由己,便倒下了。」也作「身不由主」。
暗度陳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邯迎擊漢陳倉6>,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 〔注解〕 (1) 漢王: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邦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時,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七百多名弟子,他想從中選擇一位來繼承衣缽,便要他們每人做一首偈,看看誰的修行最好。當時大家都公推最傑出的神秀,而神秀也毫不退讓地站出來,在牆壁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有塵埃。」這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忍大師看了這首偈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偈,便說:「這首偈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同學便譏笑他什麼都不懂,還敢亂發評語。慧能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淡薄。宋.袁去華〈雨中花.江上西風晚〉詞:「向老來,功名心事懶,客裡愁難。」
長驅直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了叛亂,此後韓安國威名傳播四方。後被景帝任為梁國內史,武帝時任北地都尉,後任御史大夫。當時匈奴派使者來和議,朝廷大臣分成主戰跟主和兩派。主戰者認為漢朝如今國勢強大,只需派少量兵馬,就可以輕易消滅匈奴,所以主張將匈奴趕盡殺絕。韓安國則極力反對,他認為︰疾風一旦衰弱了,連捲起羽毛那麼輕的東西都沒辦法;強弩射出的箭到了盡頭,連魯縞那樣薄的東西都射不穿。今日如果輕舉兵馬,迅速進入敵人的勢力範圍內,後援無以為繼,必然難以收到功效,反而沒有多久就會因為缺乏糧食,而被敵軍消滅。在韓安國的斡旋之下,漢朝決定與匈奴和親,讓北方邊疆維持了多年的和平。後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長距離一路挺進,毫...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投奔到梁山泊。眾官兵追到梁山泊附近,領兵的何濤見這湖上盡是茫茫蕩蕩的蘆葦,於是先數人划著小船前往探路,沒想到這些人就此一去不回。何濤在四邊都不著岸的地方等著,時間一久便起了疑心,於是決定親自帶兵前去查看,不料中了埋伏,雙耳都被割掉。在描述這段故事的文字中,「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指的是身在那四邊都不著岸的湖泊裡,不知該如何是好。後來「不著邊際」演變為成語,多被用來比喻言論空泛或想法不切實際。
欣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的樣子。《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前單于慕化鄉善稱弟,使請求和親,海內欣然,夷狄莫不聞。」《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等欣然領軍前進,直至大興山下,與賊相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