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6.63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隨大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著大多數人說話或做事。如:「這事兒你可要想仔細,別隨大流!」也作「隨大溜」。
一十一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五一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一五一十」本指計數的動作。舊時數銅錢,習慣以五枚銅錢為一個計數單位,便不容易有遺漏或數錯的情形。後來也用來形容數算的仔細。例如在所引典源《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中,狄員外說到官員收賄的情形十分嚴重,甚至一五一十的仔細數算著要錢,如果不肯給,就會遭到不合理的刑求。在《儒林外史》第五○回:「等他官司贏了來,得了缺,叫他一五一十算了來還你。」亦是同樣的用法。(二)「一五一十」是指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出來。如所引典源《水滸傳》第二四回中,武大臥病在床,又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十分生氣,卻又莫可奈何,便告誡潘金蓮,她應該善盡妻子的責任,照顧他的病情,否...
涇渭不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忍飢挨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飢餓。《紅樓夢》第四五回:「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飢挨餓的要多少!你一個奴才秧子,仔細折了福。」也作「忍饑受餓」。
東逃西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奔逃躲避。《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因那年避亂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兒瑤琴,夫妻兩口,淒淒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那些家僮見了那人,仔細看了一看,大叫道:『有鬼!有鬼!』東逃西竄。」
面對-約定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幼兒可以藉班級會議,決定他們自己所需要的規則。2. 當幼兒在破壞圖書時,會拿走或限制書的數量,仔細觀察是誰在亂用,然後告訴孩子該行動對班級的影響及老師的想法。3. 活動之前給幼兒權力決定想在哪個活動角落玩,一旦決定後就必須遵守這個選擇去從事活動。4. 一位幼兒被拒絕進入團體活動中,老師將此提到班及會議中討論,讓這位幼兒和團體成員討論原因和解決方法。5. 班上很吵時,挑出最吵的兩三位幼兒帶他們到一邊,要他們想想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並要他們達應安靜的工作。6. 兩個相罵的孩子帶到一起面對面,讓他們解決衝突,老師先發...
子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謹慎、小心。《魏書.卷四一.源賀傳》:「懷性寬容簡約,不好煩碎,恆語人曰:『為貴人,理世務當舉綱維,何必大子細也。』」也作「仔細」。
傳聞不如親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聞不如一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百聞不如一見」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聽別人述說千百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來得真確。典源出自《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趙充國是武帝時破匈奴的大將軍。宣帝時羌人入侵邊疆,攻城奪地,殺害吏民。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趙充國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帶兵抗敵。宣帝問他需要帶多少兵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情在遙遠的地方是很難揣測的,我願意親自到西北邊境去看看,然後擬好作戰計畫,再向陛下報告。」趙充國到了邊境仔細考察後,擬定了駐兵屯守,整治邊境,分化羌人的策略,不久西北邊境終於安定。
頭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事情的開始和結束。如:「他將這一筆交易的頭尾,仔細的向主管報告。」
馬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內情或破綻。《西遊記》第三○回:「倘喫酒中間,千千仔細,萬萬個小心,卻莫要現出厚嘴臉來,露出馬腳,走了風汛,就不斯文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