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8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透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閻羅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獄中的鬼王。在佛經中是地獄的審判者,掌理人間生死、壽命、獎善罰惡之事。[例]閻羅王在民間傳說中,更進一步發展成十閻羅王乃至十八閻羅王的信仰。 △閻摩、閻魔、閻魔王、閻君、閻王、閻王老子、閻王爺、琰魔王
可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引動欲念的事物。《老子》第三章:「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文選.張衡.東京賦》:「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將使心不亂其所在,目不見其可欲。」
漏網游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漏網之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關於如何治民,孔子曾說:「用政令和刑罰來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並無自發的知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教導人民,人民不但能夠知恥,而且能自發地改邪歸正。」老子也說:「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即使執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卻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卻不斷地宣導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罰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
三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種寶貴的事物。《老子》第六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六韜.卷一.文韜.六守》:「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
攝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養身體、持養生命。《老子》第五○章:「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文選.左思.吳都賦》:「土壤不足以攝生,山川不足以周衛。」
然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與不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利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利於國家的事物。《老子》第三六章:「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漢.荀悅《漢紀.元帝紀上》:「賞罰者,國家之利器也,所以懲惡勸善,不以喜加賞,不以怒增刑。」
玩世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餓死在首陽山之事。伯夷、叔齊為殷商貴族,商紂亡後隱居在首陽山,因拒吃周朝食物而活活餓死。「柱下」則指老子任周朝柱下史之事。老子與伯夷、叔齊一樣歷商、周二朝,入周後,他任職柱下史(類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負責掌管國家典籍,雖在朝任官卻能無涉於政治是非。東方朔他認為像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自以為清高,並不聰明;要像老子一樣,雖仕於周,卻像隱者一般,才是有智慧的。因此勸他兒子要吃得飽、行得安,不必身為農夫才能隱居,可在朝為官卻像隱者一般,用輕鬆的態度應付世間事。這種入雖然違異一般人的看法,但卻可以免禍上身。後來「玩世不恭」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以不莊重、不嚴謹的生活態度待人處事。但後...
博古知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