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淳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淳樸篤厚。《老子》第五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唐.張紹〈沖佑觀〉詩:「皇風蕩蕩,黔首淳淳。」
|
隱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居的高士。《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老子,隱君子也。」唐.儲光羲〈寄孫山人〉詩:「借問故園隱君子,時時來往住人間。」
|
杖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拄著以藜木製成的手杖。唐.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杖藜復恣意,免值公與侯。」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沖末柱杖上)則俺杖藜老子的是也。」
|
恬淡無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境安然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漢.王充《論衡.道虛》:「世或以老子之道為可以度世,恬淡無欲,養精愛氣。」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初真十戒》:「恬淡無欲是一藥,仁順謙讓是一藥。」也作「恬淡寡欲」。
|
安貧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又稱《通玄真經》,為道家經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文子問:「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義者,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
|
齒亡舌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剛者易亡,而柔者常存,以柔為貴。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也作「齒弊舌存」。
|
餘食贅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瘤。比喻遭人厭惡的事物。《老子》第二四章:「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
神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物。《老子》第二九章:「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三國魏.王弼.注:「神,無形無方也。器,合成也。無形以合,故謂之神器也。」
|
有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自我、有己身。《老子》第一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
不得其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不得以壽終。』」《老子》第四二章:「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