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液體結成固體或氣體變成液體。如:「凝結」。《易經.坤卦.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幕中草檄硯水凝。」
2.聚集、凝集。如:「凝聚」。唐.王勃〈滕王閣序〉:「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宋.歐陽修〈漁家傲.九月霜秋秋已盡〉詞:「雲欲凝,雁來應有吾鄉信。」
3.成、形成。《書經.皋陶謨》:「撫于五辰,庶幾其凝。」漢.孔安國.傳:「凝,成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4.鞏固。《荀子.議兵》:「兼并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
5.止、停。唐.孫處玄〈句〉詩:「日側南澗幽,風凝北林暮。」宋.盧祖皋〈望江南.疏雨過〉詞:「因看胡蝶著雙飛,凝扇立多時。」
1.注意力專注或集中。如:「凝思」、「凝望」。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2.徐緩。《文選.謝朓.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1.盛美、華麗。唐.韓愈〈幽懷〉詩:「凝妝耀洲渚,繁吹蕩人心。」
2.肅重、莊嚴。《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璟風度凝遠,人莫涯其量。」
八面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於戰後荒蕪的景物描寫,及悲嘆個人際遇的坎坷。德宗之時,發生朱泚之亂,盧綸任河中節度使、諸軍行營兵馬元帥。塞外的軍旅生活,使得盧綸的詩風轉為粗獷豪放。此時期的作品,如〈塞下曲〉等,風格慷慨,廣為人所傳誦。在〈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中,盧綸描寫彭祖樓的環境,稱它四面八方都有寬大的窗戶,所以室內光線十分充足,潔淨明亮得直逼仙境。因為八面都透光,所以稱作「八面玲瓏」,後來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言行手段,十分巧妙,處世圓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或人體的分量。如:「物重」、「體重」。
1.物體的分量大。與「輕」相對。如:「這塊石頭比那塊木頭重。」
2.濃、厚。如:「口味重」、「顏色重」。《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凡食無彊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是以謂之疾首。」
3.嚴峻的。如:「重刑」、「重罰」。
4.要緊的。如:「庫房重地」。
5.劇烈的。如:「重病」。
6.價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比……為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尊敬。如:「尊重」、「敬重」。
3.偏好。如:「重色輕友」。
4.增加。《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今故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也。」《漢書.卷四.文帝紀》:「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謹慎。如:「安土重遷」。《荀子.議兵》:「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
2.每每、屢次。《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唐.白居易〈渭村雨歸〉詩:「復茲夕陰起,野色重蕭條。」
量詞。計算相疊、累積物的單位。如:「九重天」、「千重山」、「萬重山」。
添加、複疊。《荀子.富國》:「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選.張衡.東京賦》:「于時蒸民,罔敢或貳。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再、另。如:「重來」、「重遊故地」、「重修舊好」。
紙醉金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花天酒地,燈紅酒綠辨似: 「紙醉金迷」及「燈紅酒綠」都可用來指享樂的生活。 「紙醉金迷」泛用於形容奢侈浮華的生活;「燈紅酒綠」可用於形容尋歡作樂的夜生活。 紙醉金迷 燈紅酒綠 辨似例句 ○ ㄨ 繼承一筆龐大遺產後,他終日過著~的生活,一闊綽少爺模樣。 ㄨ ○ 都會的夜生活,~,多少尋歡客迷失於其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條理、秩序的。如:「散亂」、「雜亂」、「一團亂」、「亂哄哄」、「亂七八糟」。
混淆。如:「以假亂真」。
隨便、任意。如:「亂動」、「亂來」、「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戰爭、騷動。如:「戰亂」、「叛亂」、「動亂」、「亂世」。
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如:「淫亂」、「亂倫」。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樣子顯得十分神氣。形容人驕傲自滿、得意忘形。#語本《戰國策.齊策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1.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莊子.天道》:「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
2.領袖、領導。《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嬰謝不能,遂彊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後泛指中央或地方的主管。如:「首長」、「部長」、「市長」、「縣長」。
1.年紀大、輩分高。如:「他比我長三歲。」《公羊傳.隱公三年》:「桓幼而貴,隱長而卑。」《論語.先進》:「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2.排行第一。如:「長女」、「長孫」。《易經.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孟子.梁惠王上》:「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
3.老。《莊子.大宗師》:「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國語.晉語四》:「齊侯長矣,而欲親晉。」
1.出生。漢.桓寬《鹽鐵論.和親》:「范蠡出於越,由余長於胡,皆為霸王賢佐。」《西遊記》第一回:「我雖不是樹上生,卻是石裡長的。」
2.生長、發育。《孟子.告子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呂氏春秋.季春紀.圜道》:「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
3.生、顯。如:「他長得很俊美。」
4.養育。《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左傳.昭公十四年》:「長孤幼,養老疾。」
5.增進、增加。如:「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易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6.執掌。《戰國策.楚策一》:「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漢.王充《論衡.感虛》:「使一郡皆寒,賢者長一縣,一縣之界能獨溫乎?」
7.尊敬、崇尚。《書經.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漢書.卷六○.杜周傳》:「今漢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質,廢奢長儉,表實去偽。」
多餘的。如:「身無長物」。唐.白居易〈無長物〉詩:「只緣無長物,始得作閒人。」
強盛。《呂氏春秋.審分覽.知度》:「此神農之所以長,而堯舜之所以章也。」
1.長度。指兩端點之間的距離。如:「這條河全長三十里。」《論語.鄉黨》:「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
2.優點、長處。如:「截長補短」。《戰國策.齊策三》:「請掩足下之短者,誦足下之長。」
3.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孟子.公孫丑上》:「敢問夫子惡乎長?」
4.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長沮。
5.二一四部首之一。
1.空間、距離大。與「短」相對。如:「長橋臥波」。《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2.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天長地久」、「日久天長」。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一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1.遠。唐.王昌齡〈出塞〉詩二首之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永久。《論語.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漢.桓寬《鹽鐵論.繇役》:「夫文猶可長用,而武難久行也。」
3.經常。《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詩二首之一:「茆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專精、擅於。如:「長於寫作」、「各有所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樂令善於清言,而不長於手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如:「亙古」、「橫亙」、「綿亙數里」。《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
窮盡。《文選.張衡.南都賦》:「貯水渟洿,亙望無涯。」唐.李善.注:「亙,竟也。」
姓。如漢代有亙寬。
(一)之又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賢上》:「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
2.主管其事。通「掌」。《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襄平侯通尚符節,乃令持節矯內太尉北軍。」
3.仰攀婚姻。《史記.卷八七.李斯傳》:「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
1.猶、還。如:「他至今尚未結婚。」《詩經.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
2.尚且、況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3.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饗」。唐.韓愈〈汴州東西水門記〉:「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來者知作之所始。」
姓。如漢代有尚長。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