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7.11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樂、逸樂。《爾雅.釋詁上》:「豫,樂也。」宋.邢昺.疏:「豫者,逸樂也。」《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震(☳)上。象徵萬物被陽氣而生生不息。
3.河南省的簡稱。
4.姓。如戰國時晉國有豫讓。
1.巡遊。《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2.喜悅。《書經.金縢》:「王有疾,弗豫。」
3.欺騙。《荀子.儒效》:「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漢.桓寬《鹽鐵論.力耕》:「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偽。」
4.參與。通「與」。《左傳.隱公元年》:「豫凶事,非禮也。」《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蔡倫傳》:「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豫參帷幄。」
1.遲疑不決。如:「猶豫」。《老子》第一五章:「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2.事先。通「預」。《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宜遣使者行邊兵豫為備,敕視諸羌,毋令解仇,以發覺其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書經.盤庚上》:「王命眾,悉至于庭。」《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詳盡、詳細。漢.賈誼〈說積貯〉:「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聊齋志異.卷一一.樂仲》:「言女大歸日、再醮日及生子年月,歷歷甚悉。」
1.竭盡、用盡。《戰國策.韓策一》:「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新唐書.卷一九三.忠義傳下.龐堅傳》:「賊將阿史那承慶悉銳攻之,傳城百里,樹木皆刊。」
2.知道。如:「得悉」、「洞悉」、「熟悉」、「敬悉」。南朝梁.蕭統〈文選序〉:「隨時變改,難可詳悉。」唐.杜甫〈客夜〉詩:「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姓。如上古時代有悉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因、根由。如:「托故」、「無緣無故」、「不知何故」。《左傳.隱公元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2.意外的事情、事件。如:「變故」、「事故」、「家庭多故」。《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昭伯問家故,盡對。」晉.杜預.注:「故,事也。」
3.好友、舊識。如:「沾親帶故」、「一見如故」。《隋書.卷七○.李密傳》:「乃散家產,賙贍親故。」
4.過去的事物。如:「溫故知新」。《文選.班昭.東征賦》:「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死亡。如:「病故」、「身故」、「已故」、「父母早故」。
1.原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國」、「故交」。《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唐.王維〈春中田園作〉詩:「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
2.死去的。如:「故總統」。
1.本來、從前。《左傳.昭公十三年》:「又奪成然邑而使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荀子.性惡》:「凡禮義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2.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物,應對玄言。」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也故違了皇宣命,都是些吃倉廒的鼠耗,咂膿血的蒼蠅。」
3.仍舊、依然。《史記.卷四.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三:「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因此、所以。《論語.先進》:「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天馬行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時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詔司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來祭祀天地、宗廟等,典源所收為第十章〈天馬〉。根據《漢書.卷二二.禮樂志》記載,這首詩作於元狩三年,漢武帝因為在渥洼水得到一匹西域大宛所產的良馬,傳說是天帝所乘的神馬子孫,而取名為「天馬」。詩中描述天帝賜與的天馬,奔馳時一意氣昂揚灑脫不拘的樣子,而且速度快到像在天上飛一般。後來「天馬行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文才氣勢豪放不拘。多用於詩文書法方面。例如明.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即以「天馬行空」來形容薩天錫的才思。亦用來形容浮誇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凱旋歸來所奏的樂曲。《說文解字.豈部》:「豈,還師振旅樂也。」
和樂。通「愷」、「凱」。《詩經.小雅.魚藻》:「王在在鎬,豈樂飲酒。」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二三:「豈安通靈臺,游瀁去高翔。」
1.難道、怎麼,表示反詰。如:「豈敢」、「豈有此理」。《詩經.鄭風.褰裳》:「子不我思,豈無他士?」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2.是否、是不是,表示揣度、推測。《莊子.外物》:「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3.其,表示期望或命令。《國語.吳語》:「天王豈辱裁之?」《漢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願將軍詳大議,參以蓍龜,豈宜褒顯?」
鳩占鵲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鳩不自築巢而強居鵲巢。語本《詩經.召南.鵲巢》。後多比喻以霸道強橫的方式坐享別人的成果。如:「那位理才來工作兩個月,就儼然一董事長的姿態,簡直是鳩占鵲巢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善,理想的。如:「好東西」、「好風景」、「花好月圓」、「好人好事」。唐.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詞:「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2.友愛的。如:「好朋友」、「好同學」。
3.完整的、沒壞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1.相善、彼此親愛。如:「友好」。唐.高適〈贈別晉三處士〉詩:「知己從來不易知,慕君為人與君好。」《紅樓夢》第二七回:「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
2.痊癒。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孩兒感些風寒,這幾日身子不快,來不得。傳語員外得知,一好便來。」
1.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厲害」。
2.完成、完畢。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寫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錦。」
3.容易。如:「這事好辦。」、「這問題好解決。」、「這小孩好帶。」
4.以便、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訴我你的住處,我好去找你。」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5.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刁邁彭屈指一算,後任明天好到,便約張太太三天回音。」
6.置於某些動詞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7.置於數量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1.表示稱讚或允許。如:「好!就這麼辦。」《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表示責備或不滿意的語氣。如:「好!這下子事情愈來愈棘手了。」
愛、喜愛。如:「潔身自好」、「好逸惡勞」、「好學不倦」。唐.王維〈終南別業〉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韓愈〈師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1.心中所喜愛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富貴)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舊指玉器中的孔。《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漢.鄭玄.注:「好,璧孔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催逼、逼迫。《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孤獨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狀多種,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捉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漢.鄭玄.注:「敦,黍稷器。」
1.督理。如:「敦促」。《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抱朴子.外篇.安貧》:「今吾子督余以誨盜之業,敦余以召賊之策。」
2.和睦、使融洽。如:「敦親睦鄰」。
質樸、篤厚。如:「敦厚」。《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
誠懇。如:「敦聘」、「敦請」。
姓。如春秋時衛國有敦治。
不明朗、不開通。通「沌」。如:「渾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車箱向前翻出的左右兩板。《說文解字.車部》:「輒,車兩輢也。」清.段玉裁.注:「車必有兩輢,如人必有兩耳。」
2.姓。如漢代有輒終古。
1.每、總是。如:「動輒得咎」、「所言輒從」。《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
2.即、就。《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極盡。如:「儘量」、「儘可能」。
2.聽任、隨意、不加限制。如:「儘管」、「儘看」。宋.楊萬里〈夜聞風聲〉詩:「作寒作暑無處避,花落花開儘他意。」
3.都、全。宋.辛棄疾〈瑞鶴仙.黃金堆到斗〉詞:「記從來人道,相門出相,金印纍纍儘有。」《西遊記》第一回:「果獨自登筏,儘力撐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