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姓。如漢代有有祿。
表示重複、反覆、連續。通「又」。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中國的簡稱。如:「古今中外」。
5.姓。如漢代有中京。
1.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半。如:「中夜」、「中途」。
1.正好。如:「適中」。
2.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1.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戰國時齊邑,漢置蓋縣,北齊廢。故城約位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沂水縣西北。
2.姓。如漢代有蓋寬饒。
1.茅草。《說文解字.艸部》:「蓋,苫也。」《左傳.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
2.有覆蓋功能的東西。如:「鍋蓋」、「鋪蓋」、「冠蓋相望」。《孔子家語.卷二.致思》:「孔子將行,雨而無蓋。」
1.覆蓋、遮蔽。如:「蓋被子」。《淮南子.說林》:「日月欲明,而浮雲蓋之。」
2.加上去、加在上面。如:「蓋章」、「蓋手印」、「蓋郵戳」。
3.超越。如:「英雄蓋世」。《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功蓋五帝,澤及牛馬。」
4.搭建、構築。如:「蓋房子」、「蓋停車場」。
5.吹牛、胡扯。如:「少蓋了!」《朱子語類.卷三九.論語.先進篇上》:「這是大賢以上,聖人之事,他便把來蓋人,其疏曠多如此。」
大概。《論語.里仁》:「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1.發語詞,提起下文,無義。《史記.卷一○.孝文本紀》:「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2.乃是、實在是。《孝經.天子章》:「蓋天子之孝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
1.豈,表示反詰。同「盍」。《戰國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2.為何,表示疑問。同「盍」。《莊子.養生主》:「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3.何不,表示疑問或反詰。同「盍」。《禮記.檀弓上》:「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詞綴。放在形容詞或詞之後。相當於「然」,表示某種情形或狀況。[例]突如其來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1>,偏則自家懷才不遇,每日鬱鬱自嘆道:「時也,運也,命也。」一生掙得一好酒量,悶來時只是飲酒,盡醉方休。 〔注解〕 (1) 爵祿:爵位與俸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如:「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舜,冀州之人也。」
2.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此畫果真邪?幻也?」
3.表示感嘆的語氣。如:「悲也!」《左傳.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4.用來引起下文。《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孟子.離婁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
5.數事並舉而論時用。《禮記.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如:「你再也休提。」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7.表示或者、還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姦夫在那裡?姓張姓李?姓趙姓王?可是長也矮,瘦也胖?」《水滸傳》第四○回:「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
8.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語氣。《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唐.柳宗元〈黔之驢〉:「形之龐也類有德。」
1.同樣。如:「我懂,你也懂。」、「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強調兩事並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車的,也有走路的。」《紅樓夢》第八回:「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了。」
3.表示強調。如:「一點也不」、「再也不敢」、「連爸媽也樂得開懷大笑。」
4.表示轉折。《紅樓夢》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5.表示委婉、讓步。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三十斤為一鈞。《說文解字.金部》:「鈞,三十斤也。」《左傳.定公八年》:「顏高之弓六鈞。」《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2.製作陶器時所用的轉輪。《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
3.姓。如漢代有鈞喜。
同樣。通「均」。《孟子.告子上》:「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漢.趙岐.注:「鈞,同也。」
1.相同。《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會庭中,與丞相鈞禮。」
2.尊稱有關長輩或上級的事物、行為等的敬詞。如:「鈞命」、「鈞鑒」、「鈞啟」、「鈞安」。
權衡。《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鈞此二者,臣寧得禍,不敢欺天也。」《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度量難鈞,進退可限。」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狂妄自大已達極點。[例]他老是一不可一世的模樣,遲早會吃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六月。《爾雅.釋天》:「六月為且。」
用於句末,近似於表示感嘆的「啊」。《詩經.鄭風.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1.暫時。如:「你且坐著」。《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民勞,未可,且待之。」
2.將、將要。如:「旦暮且下」。《戰國策.齊策一》:「魏有破韓之志,韓見且亡,必東愬於齊。」
3.只。宋.蘇軾〈虞美人.持杯遙勸天邊月〉詞:「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常在莫披離。」《水滸傳》第六五回:「我自要幹大事,那里且報小仇。」
1.又、並。如:「老榕樹既高且大。」《詩經.小雅.魚麗》:「君子有酒,旨且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2.況、何況。《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師老矣,何故退?」《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3.尚、還。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孫丑下》:「然則聖人且有過與?」
4.抑、或者。《戰國策.齊策四》:「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史記.卷四四.魏世家》:「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
5.表示同時做兩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戰且走」。《西遊記》第六一回:「那魔王奮勇爭強,且行且鬥,鬥了一夜,不分上下。」《海上花列傳》第九回:「蕙貞脫身站在當地,手指著小紅,且哭且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