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92 ms
共 4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涼了半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遭受挫折或打擊而心灰意冷。如:「他嘔心瀝血才完成的劇本,被批評得體無完膚,使他心涼了半截」。也作「心冷了半截」。
|
齊驅並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並駕齊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朝文人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主要在論述文章的體制以及文學源流、原理、批評方法等,對後世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有很深遠的影響。其中〈附會〉一篇闡述文章結構要首尾一貫,文意要緊密充實的寫作道理。說明寫文章必須先構思文章的架構,因為文章並沒有固定的格式規範,寫作時的思緒也是變化多端,如果一開始不先做好全面的安排,文意一定會相當混亂,也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所以一定要先認識文章的條理。劉勰用駕馭馬車來比喻構思的重要性:「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意思是說:這就有如四匹馬拉車,每匹馬的力道不一,但韁繩如能操作得像琴弦一樣和諧的話,四匹馬就能...
|
福克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複的長句子和反復斟酌推敲後選取的精巧辭彙。他一生多產,令很多美國作家羨艷不已,不過也有很多人對其持批評態度。他和風格簡潔明瞭、乾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兩個極端。一般認為他是19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現代主義作家,與歐洲文學試驗者喬伊斯、伍爾芙、普魯斯特等人遙相呼應,大量運用意識流、多角度敍述和陳述中時間推移等富有創新性的文學手法。 著作 《士兵的報酬》 (Soldiers' Pay)(1926)《蚊群》(Mosquitoes)(1927)《薩托里斯》(Sartoris)(1929)《聲音與憤怒(喧嘩與騷動)》(...
|
鞭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打屍首以雪恨,或對已死的人做嚴厲的批評。參見「鞭尸」條。《魏書.卷三八.王慧龍傳》:「誓願鞭屍吳市,戮墳江陰。」
|
錢鍾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文文集》[9(2003)、《宋詩紀事補訂》(2005) 評價 ●錢鍾書在文學,國學,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夏承燾在《天風閣學詞日記》中說過,「閱錢鍾書《談藝錄》,博聞強記,殊堪愛佩。但疑其書乃積卡片而成,取證稠疊,無優遊不迫之致。近人著書每多此病」編輯109702120
|
物極必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極必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
啟蒙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紀也是製造第一台蒸汽機和自動汽車的世紀。此外,一些思想家,例如法國的作家及哲學家孟德斯鳩和伏爾泰,批評君主專制的濫權。同時,在法國以狄德羅和達蘭貝為首的作家和學者們,決定出版一本匯集人類思想知識的書籍。這是一本網羅了所有問題的<百科全書>,從西元1751年到1772年完成為止。這部百科全書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假髮的製作到王權和宗教自由等,另外也記載很多當時談論的思想。此書首先在法國出版,進而偏佈歐洲,成為人們工作和省思的必備工具。哲學家和學者全力捍衛思想的自由,並且以理性的方式(觀察和分析)追尋真理。啟蒙時期...
|
唱高和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就寥寥無幾了。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樣的,那些批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欣賞、了解我的為人呢?」後來「曲高和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
|
詆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斥責、批評。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是以世人為文,競於詆訶,吹毛取瑕。」
|
雌黃信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信口雌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