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2.5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並駕齊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並肩前進,齊頭並進,不相上下,勢均力敵,齊足並驅,旗鼓相當反義:大相逕庭,天差地遠,天淵之別,相去萬里似: 駕,音ㄐ|ㄚˋ。騎、乘。不可寫作「架」。 「並駕齊驅」及「不相上下」都有程度相當的意思。 「並駕齊驅」側重於兩者一樣好;「不相上下」側重於兩者差不多。 並駕齊驅 不相上下 似例句 ○ ㄨ 你要想與第一名的同學~,可得經過一番努力。 ㄨ ○ 這兩樣商品的價錢~,你就隨便選一個吧!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巴蛇吞象,得一望十,得寸進尺,貪心不足,貪得無厭反義:知足不辱,知足常樂似: 「得隴望蜀」及「得寸進尺」都有貪得無厭的意思。 「得隴望蜀」用於得了一樣,還要另一樣的情況下;「得寸進尺」則又可強調不斷索求,永不滿足。 得隴望蜀 得寸進尺 似例句 ○ ㄨ 人如果慾望無窮,時刻計較,~,生活一定很痛苦。 ㄨ ○ 我就知道你這一讓步,對方一定會~地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籌莫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束手無策,無計可施反義:胸有成竹似: 籌,音ㄔㄡˊ。計策。不可寫作「愁」。
井然有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其知慮多當矣而未周密也,上則能大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己若者,如是,則可謂篤厚君子矣。修百王之法若白黑,應當時之變若數一二,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時立功之巧若詔四時,平正和民之善,億萬之眾而博若一人,如是,則可謂聖人矣。井井兮其有理也,嚴嚴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終始也,猒猒1>兮其能長久也,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炤炤2>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3>兮其用統類之行也,綏綏4>兮其有文章也,熙熙5>兮其樂人之臧6>也,隱隱7>兮其恐人之不當也,如是,則可謂聖人矣。 〔注解〕 (1) 猒猒:音|ㄢˋ |ㄢˋ,安靜的樣子。 (2) 炤炤:音ㄓㄠˋ ㄓㄠˋ,明察秋毫的樣子。 (3) 修修:整齊...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佛口蛇心,表裡不一,笑裡藏刀反義:表裡如一似: 蜜,音ㄇ|ˋ。甜美、動人的。不可寫作「密」。 「口蜜腹劍」及「笑裡藏刀」都有外表和善,內心暗藏陰謀的意思。 「口蜜腹劍」用於形容話語甜蜜;「笑裡藏刀」用於形容面容和善。 口蜜腹劍 笑裡藏刀 似例句 ○ ㄨ 他滿嘴甜言蜜語,會不會是~,別有居心呢? ㄨ ○ 這種人虛偽得很,在他和善的外表下,我哪知道他是否~?
夙興夜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夙夜匪懈,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反義:好逸惡勞,得過且過,無所事事,飽食終日似: 「夙興夜寐」及「宵衣旰食」都有勤奮不懈的意思。 「夙興夜寐」適用於形容各方面;「宵衣旰食」多用於形容勤於公務。 夙興夜寐 宵衣旰食 似例句 ○ ○ 古代的聖君,莫不~,勤政愛民。 ○ ㄨ 自嫁與父親後,母親~,無不以家務為勞,盡心盡力照顧全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人灼燒龜甲或牛骨,視其裂紋以推斷事情吉凶的行為。如:「占卜」、「龜卜」。
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盛食厲兵,選兵秣馬,嚴陣以待反義:偃旗息鼓,解甲歸田,解甲釋兵似: 形音誤 同 「厲兵秣馬」及「嚴陣以待」都有作好戰鬥準備的意思。異 「厲兵秣馬」側重於主動出擊;「嚴陣以待」則側重於被動的等待。 厲兵秣馬 嚴陣以待 似例句 ○ ㄨ 大學聯考失利後,他~,苦讀了一年,終於能夠榜上有名。 ㄨ ○ 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交通高峰,各相關部門均已作好規劃,~,以確保交通順暢。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析8 來源 釋義悲痛之後再回憶起當時悲情的情景。 出處唐。韓愈與李翱書:[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用法形容猶有餘痛,含有吸取教訓,警惕未來之意。 例句冰心往事二:[痛定思痛,我覺悟了,為何千萬年來,傷了無數的客心。] 同義懲前毖後、痛改前非 反義執迷不悟 析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出生入死,肝腦塗地,粉身碎骨,奮不顧身反義:畏縮不前,貪生怕死似: 「赴湯蹈火」及「出生入死」都有冒險犯難的意思。 「赴湯蹈火」側重於不懼艱險;「出生入死」側重於不顧生死。 赴湯蹈火 出生入死 似例句 ○ ㄨ 這些年來,為了爭取農民的權益,他不惜~,冒險犯難。 ㄨ ○ 憑著他的機智和勇敢,在八二三砲戰中,~地完成了軍情傳遞任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