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載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本章二句為:「載芟載柞,其耕澤澤。」
補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居高位而助益於國家社稷。元.王伯成《貶夜郎》第四折:「翰林才顯耀徹,酒家邊還報徹,酬了鶯花志,補完了天地缺。」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展經綸補完天地,盡忠誠心若金石。」
目不定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度抗旨,無視於法制的存在。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載,當時袁盎就曾預言此人將危害社稷,但為顧及宗室之情,文帝未加以制裁。後來淮南王果真起兵謀反,文帝平亂後將其流放,不料卻病死於途中。文帝得知劉長的死訊,極為自責與傷心,飲食不入,袁盎於是舉了三項文帝值得稱頌的事跡以寬慰之。其中之一為事母至孝:有一次,母親薄太后身患重病,而且病了三年之久。在此期間,文帝絲毫不敢怠慢,「不交睫,不解衣」地照顧侍候,煎好的湯藥也一定先親自嚐過才拿給母親服用。袁盎以為文帝雖貴為王者之尊,然其孝行卻勝過以孝聞名的曾參,更顯得難能可貴。「不交睫,不解衣」,形容文帝不睡覺,不寬衣,時時刻刻在母親身側照料。...
分崩蕩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崩離析」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
殫精畢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參考資料〕 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臣仰惟陛下深維天下之大本,立儲宮以安社稷,置僚佐以輔導之職,真一代之盛典也。臣偎以庸陋,備員其間,且得執經,從容以侍。承華千載,榮遇非所宜得。思欲殫智竭慮,以稱陛下任使之意,補太子聰明之餘。
百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百世、百代、歷時長久。《三國志.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自謂本枝百葉,永垂洪暉,豈寤二世而滅,社稷崩圮哉?」
不學無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學無術」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贊曰:「 霍光1>以結髮2>內侍,起於階闥3>之間,確然秉志,誼形於主4>。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5>,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仆上官6>,因權制敵,以成其忠。處廢置之際7>,臨大節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8>,光為師保9>,雖周公10>、阿衡11>,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12>術,闇13>於大理,陰妻邪謀14>,立女為后,湛溺15>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財16>三年,宗族誅夷17>,哀哉!」 〔注解〕 (1) 霍光︰?∼西元前68,字子孟,西漢平陽人。武帝時,為奉常都尉,甚見親信。昭帝時,為大司馬大...
專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縠6>剛愎7>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8>何?」王病9>之,告令尹,改乘轅10>而北之,次11>于管12>,以待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2) 令尹:春秋時,楚國的執政官,其職位相當於宰相。此指孫叔敖。 (3) 南轅反旆:將車輛軍旗回轉南向。轅,車前用來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左右各一。此指車輛。旆,音ㄆㄟˋ,指軍旗。 (4) 伍參:春秋時楚國人,伍奢之父,生卒年不詳。為楚莊王所寵幸之臣。 (5) 晉: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及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
逐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貶謫放逐的臣子。《戰國策.秦策五》:「取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唐.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詩:「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器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識氣度。《晉書.卷七七.何充傳》:「充居宰相,雖澄正改革之能,而強力有器局,臨朝正色,以社稷為己任。」《南史.卷二一.王弘傳》:「瑒字子瑛,沉靜有器局,美風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