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3.30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引人入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鏡花緣》第七回:「山光平遠,水氣中和,步步引人入勝。」
水乳交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如膠似漆,形影不離,情投意合,渾然一體反義:水火不容,反目成仇,水米無交,冰炭不容,格格不入,針鋒相對,誓不兩立辨似: 「水乳交融」及「如膠似漆」都是用來比喻關係密切。 「水乳交融」側重於形容關係融洽;「如膠似漆」側重於形容十分緊密。 水乳交融 如膠似漆 辨似例句 ○ ㄨ 一位成功的作家就是要在作品中和讀者產生~的情感。 ㄨ ○ 他們夫妻倆燕爾新婚,~地終日形影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虎1.1 西伯利亞虎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虎貓科動物中有許多著名的獵獸,虎是其中最大最強壯的一種。成年的熊虎體重最高紀錄曾高達330公斤。虎在樹林中和茂密的草地上隱藏得非常好,虎和豹一樣,主要都是在夜間覓食。但雖然虎的身材高大,但卻能夠無聲無息地接近獵物,然後進行偷襲。牠們用前爪抓住獵物,然後咬住牠們的喉嚨,將其殺死。被殺死的獵物經常都會被拖到水源附近,剩下沒吃完的肉會被掩蓋起來,留做明後幾天的食物。也甚至曾經出現虎咬人致死的情況,其中在自然棲息地遭到破壞的地區,這種情況更為明顯。最近幾年,虎的數量大幅...
中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庸」一語,首見於〔論語.雍也篇〕:「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關於「中庸」這兩個字的解釋,鄭康成在〔三禮目錄〕一書中說:「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用也。庸,用也。」另外,程頤對「中庸」之解釋則是:「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而朱熹在〔中庸章句集註〕一書中則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這三個對「中庸」解釋的例子,初看起來語義上互有不同,有相當程度的差距。個仔細研究起來,這三種解釋,卻是可以相通的。這中庸之「中」,就是大中至正、中立不倚、屹立不搖的意思。中庸之「庸」,就是日常所...
為人作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作嫁」原指替別人縫製出嫁時穿的衣裳,語見唐代詩人秦韜(ㄊㄠ)玉的〈貧女〉詩。韜玉字中明,京兆(即長安)人。唐僖宗中和二年進士,累官工部侍郎。此詩內容描述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子,她從沒有穿過美麗華貴的綾羅綢緞,也沒人看上她而登門提親。但她也不愛去高攀有高格調的風流佳婿,卻和大眾共體時艱而裝扮得很樸素。她認真縫紉,卻不敢自誇十指的工巧,也不把雙眉畫得長長的與別人鬥妍。只恨年年壓著金線刺繡,替別人縫製出嫁時所穿的衣裳。此詩看來是憐惜那個蓬門女子,但有人以為秦韜玉是用女子比喻出身低賤的寒士,他們雖然擁有真才實學,但卻登天乏術,只能默默地辛苦工作,為那些有權勢的人服務,並把他們送上更高的位置。詩人在詩...
宣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宣揚流布。《宋書.卷七五.顏竣傳》:「竣在彭城常向親人敘之,言遂宣布,聞於太祖。」《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所謂中和樂職宣布之詩,益州刺史之所作也。」也作「宣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費城所做的實驗最為膾炙人口,他在雷電交加時放風箏,將空中的電荷引下,證實閃電就是大量的正、負電荷中和的現象。從天空中收集到的電荷和經由摩擦起電產生的電荷,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電的應用電的發現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力和腦力,使人類知識的觸角能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的生活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和電子資訊技術的基礎。<註2> 引用相關文獻<註1>關於科學的100個故事,霍致平編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3月3日出版。<註2>有關物理的100個常識,形豔編著,第一版-台北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