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委曲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劉坤一〈復劉蔭渠書〉:「亦聖懷所不樂,而以時局安危所係,不敢不委曲求全。」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六八.霍光傳》1>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眾必害之。霍氏秉權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 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後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2>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3>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4>...
賓至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廄繕脩,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公室。諸侯賓至,甸1>設庭燎2>,僕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3>,巾車4>脂轄5>,隸人6>牧圉7>,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菑患8>,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今銅鞮之宮9>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10>。門不容車,而不可踰越;盜賊公行,而夭厲不戒11>。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 〔注解〕 (1) 甸:音ㄉ|ㄢˋ,指甸人,古代掌管藉田柴薪之官。 (2) 庭...
喜出望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與李之儀書〉五首之二(據《蘇東坡全集.續集.卷四.書簡》引)某啟。契闊八年,豈謂復有見日!漸近中原1>,辱書2>尤數3>,喜出望外。比日起居佳勝。某已得舟,決歸許,如所教。而長子邁遽捨字,深以為恨。報除輦運似亦不惡。近日除目時有如人所料者。此後端叔必已信安矣!但老境少安,餘皆不足道。乍熱,萬萬以時自愛。某再拜。 〔注解〕 (1) 中原:黃河下游一帶,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東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陝西的東部。此指京師開封。 (2) 辱書:收到來信。辱,謙辭,有承蒙之意。書,信件。 (3) 尤數:格外頻繁。尤,格外。數,音ㄕㄨㄛˋ,頻頻。
恨鐵不成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憾恨鐵煉不成鋼。指對期望的人不成器,感到焦急不滿,而有所責求、惋惜之意。《紅樓夢》第九六回:「只為寶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役用、役使。《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晉.范甯〈為豫章臨發上疏〉:「古之使人,歲不過三日;今之勞擾,殆無二日休停。」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解〕 (1) 填然:鼓音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花用的錢財。如:「家用」、「費用」。《論語.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頭角崢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崢嶸,山勢高峻突出的樣子。「頭角崢嶸」形容年輕人才華洋溢,能力出眾。如:「這位年輕人談吐不俗,假以時日必是頭角崢嶸,出類拔萃。」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那時頭角崢嶸際,攪海翻江上九天。」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九齣:「你趁我兩人在日,看你頭角崢嶸,前呼後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後三牲五鼎之祭。」也作「頭角嶄然」。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論》。〔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