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54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叱吒風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盜亦有道乎!』」(源) 02.清.沈起鳳《諧鐸.卷四.氣戒》:「然英雄按劍,叱咤風雲,名下揮毫,動搖五嶽,勿以迂叟為鑒,而竟作無氣男子也。」 參考詞語︰嘯吒風雲注音︰ㄒ|ㄠˋ ㄓㄚˋ ㄈㄥ ㄩㄣˊ漢語拼音︰xiào zhà fēng yún釋義︰猶「叱吒風雲」。見「叱吒風雲」條。 01.《陳書.卷一.高祖本紀》:「公龍驤虎步,嘯吒風雲,山靡堅城,野無彊陣。」 參考詞語︰叱嗟風雲注音︰ㄔˋ ㄐ|ㄝ ㄈㄥ ㄩㄣˊ漢語拼音︰chì jiē fēng yún釋義︰猶「叱吒風雲」。見「叱吒風雲」條。 01.宋.陸游〈鍾離真人贊〉:「五季之亂,方酣於兵。叱嗟風雲,卓乎人英。」 參考詞語︰風雲叱咤注...
簞食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簞食瓢飲」原作「一簞食,一瓢飲」。顏回名列孔門德行科,他的個性好學,不會遷怒到別人身上,不再犯同樣的過錯,在所有弟子中,最為孔子器重。顏回家貧,經常三餐不繼,卻沒有動搖他行仁的信念。因此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稱讚顏回,說:「賢德啊,顏回!只吃一碗飯,只喝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之中,別人都難以忍受這種愁苦,但顏回仍舊沒有改變他的快樂。顏回真是賢德啊!」顏回英年早逝,對孔子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孔子悲嘆顏回之死「是上天要毀滅我啊」!由此可知孔子痛失英才那種深沉的惋惜與失落。「簞食瓢飲」這句成語,就從《論語》原文「一簞食,一瓢飲」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簡單、清苦。出現「簞食瓢飲」的書證如三國魏....
捨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hú mò釋義︰猶「捨本逐末」。見「捨本逐末」條。 01.《漢書.卷二四.食貨志四下》:「民心動搖,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02.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一.兩監》:「爾後物態澆漓,稔於世祿,以京兆為榮美,同華為利市,莫不去實務華,棄本逐末。」 參考詞語︰棄本就末注音︰ㄑ|ˋ ㄅㄣˇ ㄐ|ㄡˋ ㄇㄛˋ漢語拼音︰qì běn jiù mò釋義︰猶「捨本逐末」。見「捨本逐末」條。 01.晉.袁宏《後漢紀.卷一八》引張衡〈陽嘉二年京師地震對策〉:「辛卯詔,以能宣章句奏案為限,雖有至孝,猶不應科,此棄本而就末。」 參考詞語︰舍本理末注音︰ㄕㄜˇ ㄅㄣˇ ㄌ|ˇ ㄇ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固定不動搖、安全。如:「安穩」、「平穩」、「穩定」、「穩如泰山」。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暴十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後人尊稱他為「亞聖」。當時人們對於齊王管理政事沒什麼成就很不滿意,雖然齊王並未採納孟子的觀點,但他仍幫齊王解釋,說:「不要認為這是因為大王不夠聰明。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長的生物,如果讓它在太陽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沒有辦法存活。我跟大王相處的時間有限,一旦我離開,那些奸臣小人又來動搖大王的決心,我就算能讓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頭,又有什麼用呢?」此段話見載於《孟子.告子上》。後來原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演變為「一暴十寒」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做事缺乏恆心,時常中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班超對這種情形感到不解,暗中探聽的結果,原來是匈奴也派了使者前來籠絡鄯善國王,使鄯善國王的心產生動搖。班超立刻召集所有的部屬三十六人,趁酒酣時候,激怒大家說道:「不探索老虎的巢穴,就不能捉到小老虎。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趁夜裡火攻匈奴使者,使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會大驚恐,可以把他們全部殺掉,這樣一來,鄯善國王才會害怕,事功可以成立。」所有人都贊成班超的建議。於是當天夜裡,班超率領吏士攻入匈奴使者的營地,班超親手就殺了三人,把匈奴的使者以及副使都殺了,鄯善國王嚇得魂不附體,終於願意歸順漢朝。後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想要達到目標就必須深入冒險。
根深蒂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參見「深根固柢」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親戚滿朝,黨羽四布,方能夠根深蒂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動搖、改變。如:「堅忍不拔」、「牢不可拔」。《易經.乾卦.文言》:「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和動物嘴裡咀嚼的器官。如:「乳齒」、「恆齒」、「齒牙動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容易受感動或意志動搖而不能堅持。如:「心軟」、「耳根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