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加。《詩經.邶風.北門》:「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削長埤短,可數百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催逼、逼迫。《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埋伏、襲擊。《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魏書.卷八九.酷吏列傳.李洪之》:「乃夜密遣騎分部覆諸要路,有犯禁者,輒捉送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奈。《詩經.邶風.北門》:「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戰國策.齊策一》:「受薛於先王,雖惡於後王,吾獨謂先王何乎?」
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厲兵,磨利兵器。秣馬,餵馬。「厲兵秣馬」指完成作戰的準備。《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駐防鄭國都的秦將杞子,派人報告秦王他們已掌管鄭國都的北門,是攻打鄭國的好機會。三十三年春天,秦王決定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戰準備。亦用來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另外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如:「何足道哉!」《詩經.邶風.北門》:「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整肅、不可侵犯的。如:「法度森嚴」。唐.李白〈出自薊北門行〉:「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逢、不期而會。如:「巧遇」。《書經.胤征》:「入自北門,乃遇汝鳩、汝方。」《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還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
秣馬厲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厲兵秣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厲兵,磨利兵器。秣馬,餵馬。「厲兵秣馬」指完成作戰的準備。《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駐防鄭國都的秦將杞子,派人報告秦王他們已掌管鄭國都的北門,是攻打鄭國的好機會。三十三年春天,秦王決定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