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楊萬里《誠齋詩話》:「汪彥章初除北門,有小官賀以啟云:『當年翰苑,曾聞學士之葫蘆;今日玉堂,又見司空之蘿蔔。』自以為奇。有問之者,葫蘆事得非用太祖皇帝嘲內翰陶穀,所謂『年年依樣畫葫蘆』者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鑰匙。《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北史.卷三三.列傳.李靈》:「元等入城,收管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戰士的頭盔。如:「甲冑」、「介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冑而下。」唐.張說〈為魏元忠作祭石嶺戰亡兵士文〉:「石盡矢窮,旗焚冑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官署、衙門。《資治通鑑.卷二○七.唐紀二十三.中宗神龍元年》:「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一種直刺兵器。長柄,有青銅或鐵製的利刃。如:「長矛」。《文選.枚乘.七發》:「白刃磑磑,矛戟交錯。」《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隨即披挂持矛上馬,引一千餘人,逕出北門。」
古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代久遠的寺廟。南朝陳.徐陵〈出自薊北門行〉:「燕山對古剎,代郡隱城樓。」
殷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憂傷、哀痛的樣子。《詩經.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突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突破,衝過。《三國演義》第二回:「孫仲引賊突出北門,正迎玄德。」
國立三重商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重-麟光站621 首都客運 二重-麥帥新城640 三重客運 五股-台北641 三重客運 五股坑-北門搭下列公車至三重永德里公車站牌,再步行至本校 11 台北客運 分子尾-龍山寺捷運站221 三重客運 蘆洲-台北車站229 台北客運 保佑村-龍山寺捷運站264 台北客運 歡仔園-蘆洲39 首都客運 三重-台北車站659 三重客運 蘆洲-台北車站662 首都客運 三重-國父紀念館搭下列公車至三重派出所,可轉搭211、261、274、292及641至本校 111 三重客運 新莊-陽明光225 三重客運 蘆洲-民生東路社...
城下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下之盟」原意是: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的和約。《左傳.桓公十二年》有一段記載:春秋時期,勢力強大的楚國常併吞周圍小國,藉以擴張自己的勢力。桓公十二年,楚王派兵攻打絞國,楚軍在絞國南門外駐守,但絞國人堅決不出城門,所以一時之間無法攻下。為了誘出絞國人,楚軍故意派不帶武器的人到北門外打柴,絞國人果然中計,出城抓了三十個楚人回去,第二天更加大膽,出城追到山裡去抓打柴的楚國人。沒想到在回程時,中了楚軍的埋伏,打了大敗仗,只有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後來「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簽訂的屈辱性條約。如《宋史.卷二八一.寇準列傳》:「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