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防患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是古代的卜筮書,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它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闢的見解。「既濟」(䷾)是《易經》的第六十三卦,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為〈離卦〉在下,〈坎卦〉在上,〈離〉象徵火,〈坎〉象徵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是既濟的象徵,事情既已完成,君子體察此現象...
正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者,指占候卜筮的人。太史公司馬遷撰寫的〈日者列傳〉,是楚人司馬季主的傳記。司馬季主,精通《易》理,擅長黃老之術,在長安東市替人占卜為生。這天,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賈誼兩人剛好都輪到放假,於是聚在一起討論大《易》和先王聖人的道術。賈誼說他曾經聽說,古代的聖人如果不在朝廷當官,就一定置身於醫生或卜者的行列,他想去找卜者來驗證這句話的真實性。兩人來到市集,在占卜的店鋪中遇到閒坐的司馬季主。席中,司馬季主講述天地自然運行規則,和陰陽吉凶的緣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這使得他們感到十分驚異,曉得是遇見高人,連忙把帽子戴正,繫好帽帶,並整理衣襟,端正地坐好,然後才開始發問。後來「正襟危坐」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莊...
老生常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昔元、凱之弼重華,宣惠慈和,周公之翼成王,坐而待旦,故能流光六合,萬國咸寧。此乃履道休應,非卜筮之所明也。今君侯位重山嶽,勢若雷電,而懷德者鮮,畏威者眾,殆非小心翼翼多福之仁。又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今青蠅臭惡,而集之焉。位峻者顛,輕豪者亡,不可不思害盈之數,盛衰之期。……願君侯上追文王六爻1>之旨,下思尼父彖象2>之義,然後三公可決3>,青蠅可驅也。」颺曰:「此老生之常譚。」 〔注解〕 (1) 文王六爻:周文王演繹六十四卦的爻辭。 (2) 尼父彖象:孔子對《易經》卦義之注解。尼父,指孔子。〈彖〉、〈象〉乃係對《易經》經文之注解。彖,音ㄊㄨㄢˋ。 (3) 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具的總稱。如:「陶器」、「容器」、「兵器」、「投鼠忌器」。《易經.繫辭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揚湯止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1>今世上卜筮禱祠,故疾病愈來,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益於中?夫以湯2>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故巫醫毒藥,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賤之也,為其末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文子.上禮》、《淮南子.原道》、《淮南子.精神》、《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劉廙》。 (2) 湯:熱水、開水。〔參考資料〕 ■《文子.上禮》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未嘗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无用於己,萬物變為塵垢矣。故揚沸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淮南子.原道》是故革堅則兵利,城成則衝生,若以湯沃沸,亂乃逾甚。■《淮南子....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陋就簡」原作「因陋就寡」。秦時焚書坑儒,只留下醫藥及卜筮之書,其餘書籍幾乎付之一炬。漢興之後,朝廷為了復興文化,一方面廣蒐經書的斷簡殘篇,一方面也請年老學者口述經文,以當時通用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漢武帝時,魯恭王破壞孔子故居,在牆壁中發現了由秦前文字所寫成的經書。哀帝時,劉歆又於祕府校書時發現了其他的古文經書。因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隸書寫成的經書被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卜筮所用的符號。相傳為伏羲氏所創,以陰爻(⚋)陽爻(⚊)相配合,每卦三爻,形成八卦,八卦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古人觀卦象以定吉凶。
旨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旨意趣。漢.王充《論衡.卜筮》:「今以微小之人問巨大,天地安能通其聲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焚書坑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批評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記、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毀,及談論詩書或以古非今者皆誅戮。次年,方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後,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於咸陽坑殺四百六十餘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一薰一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薰一蕕1.1 【出處】1.2 【釋意】1.3 【由來】1.4 【應用】1.5 【反義】1.6 參考書目 一薰一蕕 【出處】左傳:「一薰一蕕,十年上猶臭。」 【釋意】一香與一臭。比喻一好一壞,不能相提並論。 【由來】春秋時,晉獻公想立儷姬為夫人,先用龜卦算一下,結果不吉利,改用蓍草的卜筮法,結果卻是吉利的。獻公說:「那就依筮吧。」卜人說:「不可,因為卜辭上說『專之渝,攘公之羭(美也),一薰一蕕,十年後上猶有臭。』」意思是說獻公專心愛儷姬太過分了,必將攘奪他原來對愛子們的愛心(獻公原已有三個兒子,及太子申生、公子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