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7.92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飯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陰侯韓信未得志時,曾受漂母贈飯療飢,後來以千金為報。後遂以一飯千金比喻報恩隆厚。典出《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例]古人說一飯千金,如今兄長的隆情厚誼,更令小弟無以回報
以德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北史.卷七○.韓襃傳》:「所獲賊眾,不足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請一切放還,以德報怨。」
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戰準備。亦用來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另外在《左傳.成公十六年》中,可見「秣馬利兵」一詞,也作比喻完成作戰準備的意思。
步步為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正欲回時,背後夏侯淵引兵突出,陳式不能抵當,被夏侯淵生擒回寨。部卒多降。有敗軍逃得性命,回報黃忠,說陳式被擒。忠慌與法正商議,正曰:「淵為人輕躁1>,恃勇少謀。可激勸士卒,拔寨2>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3>』之法。」忠用其謀,將應有之物,盡賞三軍,歡聲滿谷,願效死戰。黃忠即日拔寨而進,步步為營﹔每營住數日,又進。淵聞知,欲出戰。張郃曰:「此乃『反客為主』之計,不可出戰,戰則有失。」淵不從,令夏侯尚引數千兵出戰,直到黃忠寨前。忠上馬提刀出迎,與夏侯尚交馬,只一合,生擒夏侯尚歸寨。 〔注解〕 (1) 輕躁:輕浮急躁,缺乏耐性。 (2) 拔寨:拔營...
坦腹東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坦腹東床」一詞出自晉.王隱所著《晉書》,內容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成為太傅郗鑒女婿的經過。當時郗鑒派人到丞相王導家物色女婿,得知消息的王家子弟每個人都紛紛修飾容貌以求表現,其中唯獨王羲之一人若無其事地坦露腹部,臥於東床,嘴裡吃著胡餅,態度從容。使者將這情形回報後,郗鑒察訪得知這人是王羲之,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後來「坦腹東床」,就用來指當女婿,或指稱女婿。如明代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五齣:「我操國柄佐聖明,我是九棘三槐位裡人,要擇個坦腹東床,豈無個貴戚王孫。」即用了這個意思。
禮尚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注重。禮尚往來指別人以禮相待,也要以禮回報。語出《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相關的田舍及溝渠,最後並祈禱昆蟲不要來作亂。這樣完備的儀式非但祭祀農神,連帶對農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報,已是「仁之至,義之盡」,各面方都照顧到了。後來「仁至義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他人盡最大的努力關懷照顧。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社會實驗,讓資源集中於重點社區,探討社會問題的成因,實驗新的處理方法,同時監測結果,並將研究結果回報給政府及地方發起人,共同決定政策上的運用。這種取向顯示,行動研究適合應用社會科學的知識及研究技術來解決社會的問題。教育的行動研究教育界在1940年代晚期開始嘗試運用行動研究,到了50年代晚期與60年代初期間,由於美國學術風氣偏好政府支持的大規模研究,因而放棄小規模的行動研究,後來又因不滿意由上而下的研究方式,以及財源緊縮的影響,又重新對行動研究產生興趣。教育的行動研究,可以作為縮小理論與實務差距的手段,它反映了一個實務...
笑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僕,在城牆上彈琴,一付從容不迫的樣子。魏國前鋒來到城下,看到這付景象,覺得事有蹊蹺,不敢再前進,敢緊回報予司馬懿。司馬懿不信,令軍隊停在原地,自己騎著快馬到城前眺望。一看之下,果然不假,諸葛亮高坐城樓之上,笑容滿面地彈琴,左右各站一個小童,一個手捧寶劍,一個拿著拂塵驅趕蚊蠅。城內百姓則是低頭灑掃,完全沒有禍到臨頭的驚慌。司馬懿見狀,以為諸葛亮是要誘敵深入,城內必有伏兵,於是決定暫且退兵。諸葛亮料想司馬懿當會整軍再來攻,便趁著魏軍退兵的空檔,帶著全城百姓與軍士,棄守西城,退入漢中。而他在這場交戰中,不費一兵一卒便以計退兵,不但在當時令人驚嘆,後世更有人作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接受他人的恩惠而加以回報。如:「報答」、「答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