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於是便回覆說:「我們目前無法派兵前去,你們有歸附漢帝國的心,但力量上無法達到的話,就請你們自行去依附其他國家吧!」這些小國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這裡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從心」。後來就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級回覆下級且有所評論的公文。《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看了這批,那頭上的火直冒了有十幾丈,隨即寫呈到府裡去告。」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企盼的深切。明.西湖居士《明月環.第一六齣.詰環》:「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也作「望眼將穿」。
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回覆的公文。《清平山堂話本.曹伯明錯勘贓記》:「解曹伯明并贓物文卷,到府廳交割了,討了回文自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對、回覆別人的問題。如:「回答」、「答覆」、「笑而不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攀附。通「攀」。《楚辭.嚴忌.哀時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倈者不可與期。」《二刻拍案驚奇》卷六:「金家父母見說了,慚愧不敢當,回覆媒媽道:『我家什麼家當,敢去扳他?』」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是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漢書.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目不暇給」 2.釋義 撥︰撥轉,治理。亂︰指混亂局面。反︰通「返」,回覆。 3.用法 多以紙整頓混亂局面,使之恢復正常。 4.義近.義反 義近 力挽狂瀾、濟危扶傾 義反 5.例句 在國家多難時總會有一些領袖出來撥亂反正。
生龍活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是南宋的理學家,《朱子語類》這本書記載他與門人弟子間的對話。其卷九五收錄了學生與他討論北宋理學家程顥的一篇文章〈定性書〉,這是程顥在鄠縣作官時,回覆給當代鴻儒張載的一封信,討論「定性」的問題。朱熹告訴學生,所謂定性就是定心,學習任何事都要先將心定下來,心若有紛擾,任何方法都無法學得好,這就是《大學》裡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不然有如果像龍虎般的活力,更是難以掌握。後來「生龍活虎」就被用來比喻活潑勇猛,生氣勃勃。
啞口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該應允這門親事,那孫家媽媽也是個知禮的人,虧她還說得出口來!就這一席話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回覆孫家。另外在《醒世恆言》卷三五也有段故事,說起徐氏三兄弟,老大徐言,老二徐召,老三徐哲。徐哲早逝,留下妻子顏氏及二男三女。徐氏二兄弟見顏氏好欺侮,分家產的時候,故意把一個老僕阿寄分給三房。結果阿寄奮力營生,做起漆的生意,賺了錢回來告訴顏氏,又急忙外出。這事被徐氏兩兄弟知道後,反向顏氏冷諷熱嘲一番,顏氏被他們兩人東一句,西一言,說的是「啞口無言」。可見「啞口無言」不是一般情形的沉默不語,而是要有遭人質問或駁斥為前提的。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