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7.31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吹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背道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宰相之耳目得聰明乎?必未也,而況於上以為天子聰明聖神乎?然則天下聰明心識,取之豈無其道耶?必有也,在乎知與不知,行與不行耳。噫!自開元2>以來,斯道寖3>衰,鮮能行者。自貞元4>以來,斯道寖微,鮮能知者。豈惟不知乎?不行乎?又將背古道而馳者也。何也?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扶危持顛為心;今則敏行遜言、全身遠害而已矣。古者宰相以接士為務,今則不接賓客而已矣。古者宰相以開閤為名,今則鎖其第門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 (2) 開元:唐朝玄宗的年號(西元713∼741)。 (3) 寖:音ㄐ|ㄣˋ,通「浸」,漸漸。 (4) 貞元:唐朝德宗的年號(西元78...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正以敬其業,和順以事其上,如此則至治已。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於忠也。故智盈天下,澤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國,故桀之所以亡,堯不能以為存,然而堯有不勝之善,而桀有運非之名,則得人與失人也。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謠言。如:「以訛傳訛」。《宋史.卷二九三.張詠傳》:「止訛之術,在乎識斷。」
大剌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模大樣。[例]即使被上司罵得狗血淋頭,他還是一副大剌剌的模樣,根本就不在乎
醉翁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喝酒時意不在酒,而在玩賞山水。語出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後比喻別有用心。如:「他表面示好求和,但恐怕是醉翁之意,另有企圖吧!」
背水一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秦觀〈將帥策〉:「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心安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事合於情理,心中坦然無憾。[例]你只要沒做不義之事,自然心安理得,何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鄙夷、不在乎。如:「輕生」、「輕敵」。《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宋.蘇軾〈教戰守策〉:「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
2.不在乎的。如:「輕視」、「輕慢」。
目光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茅待詔元儀》元儀,字止生,歸安人。……止生自負經奇,恃氣凌人,語多誇大。能知之者,惟高陽與余,而止生目中亦無餘子。世所推名流正人,深衷厚貌1>,修飾邊幅2>,眼光如豆,寧足與論天下士哉!止生為詩文,才氣蜂涌,搖筆數千言,倚待立就。而其大志之所存者,則在乎籌進取,論匡復,畫地聚米,決策制勝。 〔注解〕 (1) 深衷厚貌:比喻人外貌似忠厚,而內心實不可測。 (2) 修飾邊幅: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見「修飾邊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