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19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既卒,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2) 湯:成湯,商的開國君主,生卒年不詳。契的後代,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3) 太甲:商王,成湯之孫,太丁之子,生卒年不詳。既立,縱欲無度,伊尹放逐於桐,居三年,太甲悔過向善,能修德,伊尹迎歸,百姓以寧。 (4) 典刑:舊法、模範。 (5) 艾:治。治而改過。 (6) 處仁遷義:改過向善,按照仁義之道做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代、後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梁書.卷五○.文學傳下.劉峻傳》:「余禍同伯道,永無血胤,此二異也。」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注解〕 (1) 光:宋光,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霍諝之舅。 (2) 衣冠子孫:官宦之家的後代。 (3) 徑路平易:仕途平穩順利。 (4) 徵辟:朝廷徵聘有才學的人為官。辟,音ㄅ|ˋ。 (5) 瑕穢纖介之累:細微的過失與缺點。瑕,音ㄒ|ㄚˊ。 (6) 療飢於附子:吃附子來止住飢餓。附子,植物名,可入藥,但若未經炮製直接使用,會造成心臟麻痺、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7) 止渴於酖毒:喝毒酒來解除口渴。酖毒,指一種用鴆鳥羽毛浸製成的毒酒。酖,音ㄓㄣˋ,通「鴆」。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見唐張懷瓘(ㄍㄨㄢˋ)「書斷」。 故事 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是晉朝時候會稽人,字叫逸少,曾做過佑軍將軍,所以後人都稱他做「王右軍」。王右軍的書法,真可說得上是「貫絕古今」,後代許多大書法家,沒有一個能及得上的。學書法的人,也都以他的字作為最好的模範。他遺留下來的法帖,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樂毅論、黃庭經等。他的字所以寫的這樣好,固然天才有關係,但努力苦練,還是最重要的因素。他無論休息或走路,心裡總想著怎樣寫字,手就在衣襟上畫著。日子久了,連衣服都畫...
弦歌不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政治清明,禮樂教化普及。如:「堯、舜時,物產豐饒,弦歌不輟,其政績為後代皇帝奉為圭臬。」
耳提面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臣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在這一段詩中,衛武公表達了他對後代子孫的關心與懇切叮嚀,他說:「這些年輕人啊!還不懂得分辨善惡得失。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還用手提拉著他們的耳朵,詳細地叮囑,希望他們永遠記住我的吩咐。」後來「耳提面命」這句成語,就從詩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懇切教誨。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平定國難。後楚昭王論功行賞,逃而不受。 (8) 秦:國名,西元前248∼207。周孝王封伯益的後代於秦地,地約當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後為劉邦所滅。 (9) 于斧漁子:于斧,春秋時地名。漁子,漁夫。 (10) 適:正好。 (11) 還:返。 (12) 越: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1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土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14) 吳:春秋時諸侯國。泰伯封於...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非鈴也,鐘也。」 (3) 負:以肩背物。 (4) 椎:音ㄓㄨㄟ。敲打東西之器具。 (5) 況然:狀聲詞,敲鐘時所發出之聲音。 (6) 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音ㄐㄩˋ,急忙。揜,音|ㄢˇ,通「掩」,遮蓋。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些史事呢?」籍談聽了便無話可說。等荀躒與籍談離開後,周景王又評論籍談說:「我看像籍談這麼忘本的人,後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麼出息吧!竟然會列舉一堆典故來評論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後來「數典忘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忘本。
莫衷一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黃協塤《鋤經書舍零墨.卷三.落英》〈離騷〉1>:「夕餐秋菊之落英。」註者聚訟2>,莫衷一是。 〔注解〕 (1) 〈離騷〉:為《楚辭》的一篇,戰國時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懷王,因讒言被流放,憂愁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2) 聚訟:眾人爭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