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4961 ms
共 13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激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激得涕淚俱下。形容非常感謝的樣子。《官場現形記》第三回:「聽見胡巡捕說出護院的一番美意,真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那一種感激涕零的樣子,畫也畫不出。」《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康太守見制憲如此將他倚重,自然是感激涕零。」也作「感激涕泗」、「感激流涕」。
|
感同身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自身承受一樣。《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俾伊有所遵循,則我感同身受矣。」
|
感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因有感慨而發出喟嘆。《西遊記》第二八回:「然猶思念感嘆不已。」《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提到前任談公的事,安老爺倒著實感嘆了一番。」
|
感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觸動。《水滸傳》第四二回:「慶賀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動公孫勝一個念頭,思憶老母在薊州,離家日久,未知如何?」
2.感應。《隋書.卷一三.音樂志上》:「夫音本乎太始,而生於人心,隨物感動,播於形氣。」《紅樓夢》第三九回:「他天天吃齋念佛,誰知就感動了觀音菩薩,夜裡來託夢。」
3.觸動內心的情感。如:「他的話深深地感動了我。」《新唐書.卷一八五.列傳.韋昭度》:「李昌符亂興蒼卒,昭度質家族於禁軍,誓共討賊,士感動,乃平昌符。」
|
感慨萬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內心感觸良多而發出深遠的慨嘆。如:「他每次提及過去不幸的遭遇,都不免感慨萬千。」
|
歸屬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家馬士洛(A.H. Maslow)在其提出的需求層次論(need hierarchy theory)裡指出歸屬感是人類的心理需求之一。所謂歸屬感即是指每一個人在團體裡都希望能被接納、關懷或支持。一個人有了這些感覺,就會覺得自己是團體裡的一分子,和這個團體密不可分。
馬士洛認為人天生就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喜歡群居,而且希望和別人交往。因此,當個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獲得滿足後,就會進一步希望獲得歸屬感。通常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參與或隸屬於一個特殊團體的需要,有時甚至會加入數個團體。譬如有人會因興趣加入集郵社、釣魚社等的休閒活動團體;有人則因政治理念而選擇參與政黨或政團。 |
感恩戴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激他人對自己的恩德。《東歐女豪傑》第三回:「偶有一個狡猾的民賊出來,略用些小恩小惠來撫弄他,他便歡天喜地感恩戴德。」也作「感恩戴義」、「感恩荷德」。
|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易‧繫辭上〕第十章說:「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涵蓋天下之事理,包羅萬象,在平時看來,並沒有特別的思慮,也沒有特別的作為。在未有感應之前,固若磐石,寂靜無聲;一有所感,便如響斯應,豁然貫通天下事物之理。
據了解,「易」字含著「不易」和「變易」兩個意義。「不易」可以解釋為「不變」,即是「不動」,指事物本然的狀態。「變易」則是「改變」或「變化」,是應某種情況而生,即是「動」;而「動」並不是全然被動的盲動,是「動自有其理」,依理而動,所以沒有紊亂,沒有阻礙,而能夠通達。後世有「守如處女,出如脫兔」兩句話,可以和「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相參照。 ... |
感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真心感謝。《水滸傳》第七九回:「韓存保感激無地。就請出黨世雄相見,一同管待。」《儒林外史》第五回:「趙氏感激兩位舅爺入於骨髓,田上收了新米,每家兩石。」
2.感動激發。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晉.劉琨〈重贈盧諶〉詩:「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