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光彈性法應力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彈性法是基於一些穿透性材料,尤其是塑膠材料的一種特性。現考慮一模型(model)中的某些結構是用光彈材料作成的;當此模型受到一應力作用之後,入射到此一光彈材料的光波將被分成兩部分,分別沿著兩主應力平面(即沒有剪應力的平面)前進。光沿主應力平面的前進速度,會因應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入射光波將會分解成兩平行主應力方向上前進,但因為前進的速度不同,當光穿透光彈材料之後就會有新的相位關係,或是說會有相對延遲量。此種現象被稱之為雙重折射或雙折射現象,在某些光學結晶材料(optical crystals)上也會有相同的現象;但光彈材料的雙折射現象則是人為而非自然形成,會因材料中的每一...
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固體形成中因受各種因素影響,造成有殘留應力存在於材料內部。導致材料於受熱、冷卻或工作操作時,會有不良的結果。此應力與作用外力無關。
塑流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應變硬化(strain hardening)材料而言,當外力增加使材料超過彈性限度,進入塑性範圍時,為了產生更進一步的塑性流(plastic flow)或塑性變形,所需之應力稱為塑流應力
軸差應力,偏向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材料單元在承受多軸應力時,若其任一應力值為σ,則其相對應之軸差應力σd即定義為:
  σd=σ-σm

  其中σm為平均應力或容積應力。若以張量表示,則軸差應力張量 Sij定義為:
  
  其中δij為 Kronecker delta,當i=j其值為1,當i≠j其值為0。
大地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係到地體構造(tectonics或geotectonics)的應力,尤其指地殼上部與造山運動有關的應力,而這種應力,在地殼中相當規模(幾千至幾百平方公里)的大地區域(tectonic domain)是均勻的,並且也是這一大地區域內的地質構造組合及變形特徵的原動力。
  假使地層內的任意一點都沒有位移,地層除了在自重的作用下緩慢地壓密之外沒有變形,尤其是沒有水平向變形,則所論點的應力為地質靜壓(geostatic pressure):
   σv=γz,
   σh=K0‧σv
  式中,σv為鉛直向應力;σh為水平向應力;γ為地質材料(土壤或岩石)...
應力鬆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力負荷於某物質(例如高分子物質)使其變形,然後保持其變形為一定,則應力隨時間的改變而減小,這種現象稱為應力鬆弛。應力與時間之關係依材料而異,但通常可簡單依下式表示:
   S=S0e-t/τ
  式中,S為應力;S0為在t=0時之應力;τ為鬆弛時間。
  粘性流體的τ很小,應力鬆弛很快;彈性固體的τ較大,應力鬆弛較慢,其關係如圖所示。
平均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均應力為平均正應力與平均剪應力之總稱。當一材料單元在承受多軸應力時,其在單元表面之剪應力與法向應力可經座標軸轉動而求出主軸應力。在三維度情況下,若所求出之主應力分別為σ1,σ2與σ3,則平均應力定義為(σ1+σ2+σ3)/3,即為三主應力之平均值。平均應力,σm,亦可稱為容積應力(Volumetric stress)。平均剪應力則指作用於單元表面各剪應力平方值總和之平方根值,其可以主應力表示為:
  
  或以偏差應力張量之第二不變量J2表示為:
翹曲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截面為非圓形或薄壁形之結構物承受一外加扭矩時,由於截面之影響,扭轉時截面會產生凹凸現象,此即所謂之翹曲現象。產生翹曲現象之剪應力謂之翹曲應力。若有裂縫存在於翹曲截面時,則易有撕裂模態之破裂行為產生。
應力鬆弛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剪力負荷於某物質(例如高分子物質),使其變形,然後保持其變形為一定,則剪應力隨時間的改變而減小,這種現象稱為剪應力鬆弛。在剪應力鬆弛的實驗中,試片突然被剪力變形至一定應變,然後測量剪應力與時間之關係,剪應力開始時最大,後來隨時間之進行逐漸減小;在這實驗中,所測得的剪應力[τ(t)],可換算為剪應力鬆模數[G(t)],其換算式為:
  
  式中,γ為應變,為一固定值。
  通常粘性流體的剪應力鬆弛很快,模數很小;彈性固體則鬆弛較慢,模數較大,如附圖所示;高溫時材料的剪應力鬆弛較快,模數較小;反之亦然。
最大法向應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桿件承受三方向的法向主應力;如為σ1>σ2>σ3。其破壞理論設為當其中一個法向主應力達到破壞的值(如降伏強度),則此稱為最大法向應力理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