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40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遣司空張溫行車騎將軍,西討章等。溫表請堅與參軍事,屯長安。溫以詔書召卓,卓良久乃詣溫。溫責讓卓,卓應對不順。堅時在坐,前耳語謂溫曰:「卓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溫曰:「卓素著威名於隴蜀之間,今日殺之,西行無依。」堅曰:「明公親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賴於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卓云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1>受任無功,應召稽留2>,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溫不忍發舉,乃曰:「君且還,卓將疑人。」堅因起出。章、遂聞...
呆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一○.錢蕙蓀》:「生驟聞此消息,呆立若木雞,應對全乖。」
賞心悅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成敗之理,以為鑒戒。在典源引文中,劉向認為:衣服容貌是用來愉悅眼目,談吐應對是用來愉悅耳朵,嗜好行為是用來愉悅心志。所以一個君子衣冠端正,人民的眼目就會愉悅;談吐得體,人民的耳朵就會愉悅;實行仁義,去除不仁的行為,人民的心志就會愉悅。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賞心悅目」,用來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樂舒暢。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頁310-318。台北:東華。蔡育嫺(2008)。父母歸因類型與情緒反應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業歸因、目標設定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例句4 近義5 反義 解釋 原指犧牲生命以成全仁義。後泛指為了正義或崇高理想所做的犧牲。 出處 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例句 我們能有今天,是因為有多少英雄前仆後繼的殺身成仁,我們應對其保持著崇敬的態度。 近義 捨身取義 寧死不屈 反義 苟且偷生 貪生怕死 靦顏借命
人情世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處世應對進退的方法。《醒世恆言.卷二二.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可惜你滿腹文章,看不出人情世故。」明.湯顯祖《邯鄲記》第三○齣:「度卻盧生這一人,把人情世故都高談盡,則要你世上人夢回時心自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對、回覆別人的問題。如:「回答」、「答覆」、「笑而不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或工作。如:「家務」、「公務」、「事務」、「任務」。《韓非子.詭使》:「倉廩之所以實者,耕農之本務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
猶豫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狐疑不決,遲疑不決,優柔寡斷,舉棋不定反義:快刀斬亂麻,斬釘截鐵,當機立斷,毅然決然辨似: 「猶豫不決」及「優柔寡斷」都有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猶豫不決」用在對於發生的問題難以決定,一般是就具體事件來說;「優柔寡斷」用於指稱一個人在遇事時缺乏決斷力,是就性格上來說。 猶豫不決 優柔寡斷 辨似例句 ○ ㄨ 到底要不要答應對方的要求?他~地在屋子裡踱來踱去。 ㄨ ○ 這孩子就是如此~,什麼事情都得別人幫他拿主意。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採取合宜的措施應對。《周書.卷二四.盧辯傳》:「自魏末離亂,孝武西遷,朝章禮度湮墜咸盡。辯因時制宜,皆合軌度。」《文明小史》第一回:「除了幾處通商口岸,稍能因時制宜,其餘十八行省,那一處不是執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