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溫故知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指溫習舊業,可增進新知。亦指複習學過的知識,而獲得新的知識、體會。《漢書.卷一○.成帝紀》:「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起先教他經書,不上一年,溫故知新,五經均已讀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朋友。如:「舊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論給學生,改以引導學生從教師給予內容、材料和事件當中,自己去發現問題關聯、類推答案、形成結論和獲取新知。間接教學多用於高層次概念、問題解決等認知、技能、情意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對於教學內容做成分析結論和概括化通則,或發現各種關係的型態。間接教學策略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習是學生認識訊息歷程的能力表現,教師居然協助者的角色,教學的成敗端視學生能否主動積極探索處理訊息。 1. 運用前導組織策略前導組織在教學策略上的應用,包括問題中心法、做決定法和網路法三種。 2. 應用歸納和演繹策略=Eggen&Kauchak(1...
意義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層次,其中附屬概念代表個體對事物特徵的細部記憶,而主導概念則是個體對事物的整體認識,也是個體吸收新知識的先備基礎。奧蘇貝爾認為個體在學習新概念形成新知識時,會用自己既有的先備概念去檢核新概念,並試圖將之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同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奧蘇貝爾特別提出「前導組織」(advance organizer)的主張,鼓勵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先將
訊息處理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在教學主張與建議方面卻有幾個基本共同點:(1)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2)強調學習新知時先備知識的重要,主張應用階層性分析(hierarchical analyses),來檢視、呈現知識間的先備關係(prerequisite relationships);(3)認為學生內在的知識結構對吸收新知識即為重要,教學時應側重資訊的結構、組織和呈現次序以促進學生學習;(4)教學時必須注意學習情境的設計經營,應用類比或舉例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將新...
診斷性評量(diagnostic_evalu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它,目的是在確定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原因,並提供學生補救的措施。此種評量的使用時機,通常是在預期學習新知識會發生困難時或學習已經產生困難之後。 參考資料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精華書局。Woolfolk, A.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故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新知
汲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吸取、吸收。[例]陳老先生不斷的汲取新知,好學不倦的精神不輸給年輕人。
奧蘇貝爾(Ausubel)直接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指學生對所學的教材能與既有知識結合,進而形成屬於自己的新知識。二、先備知識的配合奧蘇貝爾強調先備知識與意義學習間的關係,認為先備知識是意義學習的必要條件,教師教學須配合學生的先輩知識而設計。先備知識(prerequisite knowledge)汐止學生學習新知識前本身所具備的相關知識。三、前導組合的運用前導組合(advance organizer)係指教師教導學生學習
認知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經由認知歷程從式學習活動時,無論所學習的是知識技能或是人際關係,都需要個人在心理上運用他以前學得的知識經驗,憑記憶去辨別、選擇、思維、分析、歸納,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像此種由個人自主控制其內在心理活動歷程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切方法,稱為認知策略。基於此義可知,在學校認之教學時教導學生學習認知策略,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教學生學習認知策略,由重於教其學習知識。因為只要學到了認知策略,學生就會有能力自行求取新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