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比舊有經驗更高層次的新學習經驗。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習者的能力提升,學到應用習得的知識來取得更高層次的新知識。換句話說,垂直遷移讓個人不僅學到知識,也學到能力,知道如何去運用。依難易度和階層的不同又可分為由上而下的高階遷移(high road transfer),和由下而上的低階遷移(low road transfer)。高階遷移需要從舊知識中抽象出普遍的原則,應用在新情境和新知識的學習中,例如將玩牌時所使用的詐術應用到軍事情境中;而低階遷移的發生傾...
虛擬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虛擬化(making yourself virually)。要做好這個角色,領導者必須不斷的吸收新知,擅長與各策略聯盟建立良好完整的通訊網絡,隨時掌握產品服務的反應與訊息,以適應最新的市場變化。 編製運作手冊因組織成員常遍布各地,領導者無法時時對成員而提面命,成員彼此之間也不易當面溝通。因此編製運作手冊,讓成員從中就能掌握到組織的運作要點。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虛擬組織Keyword:virtual organization 參考資料謝文全(2009)。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鄭懷超(1997)。虛擬團隊。臺...
幼兒認知基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在認知結構上的顯著性。布魯納(Bruner)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依照現有及過去知識為基礎而建構概念或新知的主動過程,學習者係藉由認知結構,如基模或心智模式而選擇、改變知識,及建構其假設、形成決策,以對經驗提供意義和組織,並允許個人超越知識所給予的。布魯納提到教學理論包括四個方面:具有先備知識瞭解結構化知識的方法,以利於隨時掌握訊息最有效的呈現內容運用報償及處罰的特質和時機。(Bruner 1966) 訊息處理論則從訊息處理過程,包括感覺收錄、短期記憶、長期記憶等主要過程,理解知識形成的基模。感覺收錄是對訊息的一種短暫停留...
迂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言行迂腐而不合實際。[例]前清時期的那些秀才、舉人,終日只知八股試帖,昧於世界新知,思想迂闊。
良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好的機緣。《文選.陸機.擬古詩十二首.擬迢迢牽牛星》:「跂彼無良緣,睆焉不得度。」唐.李商隱〈風雨〉詩:「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知識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才能考驗其有效性與真實性。因此在運用知識過程中,應不斷檢驗並檢討改進,以修正原有的知識,或創造出新知識。 知識管理的實施遴用與培訓知識管理之人才建立有利於知識管理的組織與制度營造出知識管理的環境與文化組織領導者要積極倡導與支持善用各種科技資源 對教育行政的啟示透過行政的力量形塑知識導向的組織文化建構完整的知識分享途徑全面尊重專業人才暨專業知識工作倫理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知識管理英文關鍵字:Knowledge Management 參考資料張筱雯(2001)。知識管理與員工滿意度之個案研究--以中央健保局南區分局...
資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輸入法。【2-2-6】4-3-3能熟悉各類圖書、資訊的使用方法,用以蒐集客家語資料,並能從閱讀中吸收新知。【4-3-5】【4-3-6】(3)「語文(原住民族語)」學習領域學習領域指標 可融入資訊教育能力指標1-2-8能運用資訊科技媒體,進行聆聽學習。【4-2-1】1-3-8能自行使用資訊科技媒體,增進聆聽學習能力。【4-2-1】【4-3-5】1-4-8能靈活運用各種資訊科技媒體,進行自我學習。【5-4-4】2-2-8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使用資訊科技媒體,增進說話能力。【4-2-1】2-3-8能自行使用資訊科技媒體,增進...
認知精緻化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精緻化理論(congnitive elaboration theory)Greeno、Collins和Resnick把過去發展的學習理論分為三類,分別為行為論、認知論與情境論。訊息處理理論是認知論中很重要的一支,認為人類的工作記憶庫可以將新知識編碼、儲存於長期記憶庫,或將舊知識解碼、從長期記憶庫提出來,工作記憶庫之中能同時把新舊知識拿來作各種運作,例如:比較、連結、整合、分析等。常其記憶庫所儲存的是語意、圖像或動作順序等之事表徵,這些知識結點彼此互連,由節點與通路形成一個巨大的網路。工作記憶庫提取長期記憶庫中的訊息,...
實驗主義的課程理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的主要代表人物為Dewey,其主要是延續實用主義而來(Pragmatism),強調經驗是透過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來,經驗產生知識,而知識可以改造經驗或產生新經驗,新經驗又產生新知識,因此認為所謂的學習應該由「做中學」的方式獲得知識,實驗主義的課程理念因此強調教育就是經驗不斷地重新修正、改造,重視經驗與活動,主張學校生活要與學生實際經驗密切配合,也就是說十分重視學生的興趣與實際身處的學習與生活環境,認為學校課程要以生活為中心,利用活動方式將學生學習的內容融合在活動當中,這樣可以結...
蒙特梭利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李德高,1997)。  Montessori教學法最原初的設計,乃是利用幼兒最慣常使用感官吸收新知的特性,設計成不同領域的教材內容,其教學法也從歐洲大陸傳遍至各大洲,創建舉世聞名的蒙特梭利教學法。近代追隨蒙氏教育研究的學者,進一步把教學法從原初的運動、感覺、語文和知識性四大領域教育,細分為「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文教育」及「文化教育」等五大體系(劉嘉琳,2006;謝淑貞,2006),之後又將地理、地質、歷史、天文、植物、動物等課程納入文化教育之中,以架構出完整的蒙特梭利教育體系,其中幼兒的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