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粱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徊翔臺閣:歷任尚書多年。徊翔,來往出入。臺閣,朝廷、廟堂,指擔任顯耀官職。 (13) 赫奕:光明顯耀的樣子。指官位高貴。 (14) 聲色:淫靡的音樂與美色,泛指荒嬉娛樂之事。此指歌妓。 (15) 甲第:豪門貴族的宅第。 (16) 乞骸骨:請求告老還鄉。舊稱大臣辭官,言使骸骨得歸葬鄉土。骸,音ㄏㄞˊ。 (17) 薨:音ㄏㄨㄥ,稱古代諸侯或大官的死亡。 (18) 欠伸:張嘴哈氣伸懶腰。 (19) 偃:音|ㄢˇ,倒臥。 (20) 邸舍:客棧、旅館。邸,音ㄉ|ˇ。 (21) 觸類如故:身旁所有事物還是和從前一樣。 (22) 蹶然:急起、驚起的樣子。蹶,音ㄐㄩㄝˊ。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愈下」,雖屬訛用,但已成俗,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不言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態明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語出《孟子.盡心上》。 △「顯而易見」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就有君子評論說:「從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說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是最適當的行為。典源又見《左傳.昭公十三年》。「從善如流」的故事在此處則是表述楚國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齊桓公那樣重用人才,聽從正確的意見,因此無法得到王位。後來,「從善如流」被用來比喻樂於接受別人好的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明顯的。如:「天理昭昭」。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驚嚇眾人,用修養自己的方式來突顯他人的汙穢與低下,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高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一般明顯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軀,不聾不跛地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中,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表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若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含義或真相非常清楚,顯而易見。
朦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明朗、清晰、皎潔、明顯、清楚
相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得益彰」原作「相得益章」。「彰」,明顯、彰顯的意思,「相得益彰」是指彼此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襃》中收錄王襃的一篇文章〈聖主得賢臣頌〉。內容主要在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估量豬隻肥瘦,由腳脛的肉愈多,知豬愈肥。語出《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正獲、監市皆是官名,履狶是用腳踩著豬去試肥瘦。「每下愈況」本指要知道豬的肥瘦,要從最下部不易長肉的小腿部分去試,此處肉愈多,豬就愈肥。比喻從低微之處去看道,道就越明顯。此義後世罕用,或混同「每況愈下」,比喻情況愈來愈壞。如:「自從他父親去世後,他家的經濟情形每下愈況。」
丹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繪畫時所用的顏料。《周禮.秋官.職金》:「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管子.小稱》:「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淵,民知而取之。』」
2.繪畫。《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尤善丹青,圖寫特妙。」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畫,賣弄他生長在王侯宰相家。」
3.丹青不易褪色,因以比喻始終不渝。《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公孫述》:「帝乃與述書,陳言禍福,以明丹青之信。」晉.傅玄〈董逃行曆九秋篇〉:「妾心結意丹青,何憂君心中傾。」
4.丹,丹冊,記載功勛;青,青史,紀錄史事。「丹青」泛指史籍。漢.王充《論衡.書虛》:「俗語不實,成為丹青;丹青之文,賢聖惑焉。」宋.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5.指畫像;繪畫。唐.杜甫〈過郭代公故宅〉詩:「迥出名臣上,丹青照臺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輸與丹青。」
6.畫工的代稱。三國魏.曹丕〈與孟達書〉:「故丹青畫其形容,良史載其功勛。」《西遊記》第九五回:「國王傳旨,召丹青圖下聖僧四眾喜容,供養在華夷樓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