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高興。通「悅」。《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疾風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隋書.卷四一.高熲等傳》:「史臣曰:『……君邪而不能正言,國亡而情均眾庶。予違汝弼,徒聞其語,疾風勁草,未見其人。禮命闕於興王,抑亦此之由也。』」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天下無雙、絕無僅有、獨一無二、見所未見、少見多怪
川流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息」的用法,多為此意,所以視為典源自也可通。但是深究起來,此處文獻上的「川流」都只是借用流水現象,未見強調「不息」的意思。所以「川流不息」的意思,或者以出自於《論語》較為恰當。
苦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心孤詣」的「苦心」,最早見於古詩十九首中的〈東城高且長〉:「〈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詩中的〈晨風〉見於《詩經》,是描述婦人思念丈夫久出不歸的詩。詩中「鴥(ㄩˋ)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句,婦人藉行蹤飄忽的晨風,仍然會回到樹林之中,反問遠行的夫君為何不肯回來,隱含了對現實生活的苦悶,有勞苦憂心的意思。屈復(西元1668∼1744?),清陝西蒲城人,字見心,號悔翁,晚號金粟道人。朝隆元年舉博學鴻詞,不就。沈德潛謂其不屈節,是有守之士。二十七歲出遊,行遍南北,自稱「七十有七齡,半百在行旅」。熟悉古今興亡之事,詩作多緬懷往事。著有《弱水集》。在〈論詩絕句〉中,屈復自述其創作...
金科玉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黃梅橋》:「我生平睹臨松雪書者多矣,未見有如此神似者。汝輩學趙字,以此為金科玉律可也。」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劉備三顧茅廬,竭誠聘請諸葛亮協助其興復漢室。諸葛亮才出山就大敗曹操的軍隊。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後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那署院一聽他問這兩句話,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廬,不懂得甚麼。」《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廬,於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見所未見,聽了這個,甚是希奇。」
賞心悅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賞心」: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據《文選.卷三○.詩.雜擬上》引)建安1>末,余時在鄴宮2>,朝遊夕讌3>,究歡愉之極。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諸彥,共盡之矣。古來此娛,書籍未見,何者?楚襄王時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時有鄒、枚、嚴、馬,遊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漢武帝徐樂諸才,備應對之能,而雄猜多忌,豈獲晤言之適?不誣方將,庶必賢於今日爾。歲月如流,零落將盡,撰文懷人,感往增愴。 〔注解〕 (1) 建安:東漢獻帝的年號。 (2) 鄴宮:鄴郡的行宮。建安時期,曹操位高權重,且愛好文學,極力網羅文士於鄴下,因而人才薈萃,文風鼎盛。鄴,春秋齊邑,三國魏...
夜以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安定,而視之猶若有傷。言文王愛民深切,不敢勞動。 (9) 而:通「如」,如同。此言道已至,望之猶未見,繼續追求,不敢自滿。 (10)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討伐,大戰於牧野,敗紂而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武。 (11) 不泄邇:不輕慢近賢。泄,狎。邇,近。 (12) 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滅紂有功,封於魯。武王崩,又輔佐幼主成王,攝政,東征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之亂,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13)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 (14) 以施四事:而推行禹、湯、文、武的德政。〔參...
喜出望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外」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在北周.庾信的〈謝趙王賚絲布等啟〉裡就有「望外之恩」一語,即指自己對於趙王的恩賜,感到十分意外。因此「喜出望外」一語,就是因意料之外的事感到高興,最早出自宋.蘇軾〈與李之儀書〉五首之二。蘇軾是北宋著名文人,在詩詞書畫上均有成就。王安石倡行新法,蘇軾上書痛陳不便,得罪了王安石,被連貶數州,最遠曾貶至海南島。被貶之時,與老友李之儀通信,信裡寫到:「辱書尤數,喜出望外。」意思是指與李之儀八年未見,最近頻頻收到他的來信,真是令人感到意外而高興啊!後來「喜出望外」就被用來指因意想不到的事感到欣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