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商君書.更法》:「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
栩栩如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1>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2>與3>!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注解〕 (1) 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曾為蒙漆園吏,故亦稱為「蒙吏」、「蒙莊」、「蒙叟」。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施同時。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追號為南華真人,稱其書為《南華經》。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 (2) 自喻適志:自快得意。喻,知曉。適志,適意、舒適。 (3) 與:音ㄩˊ,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同「歟」。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惠王時有位廚師善宰牛,且技巧極為熟練。典出《莊子.養生主》。後比喻對事物瞭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如:「這件專案自從由他接手後,便如同庖丁解牛,一切問題皆迎刃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合音詞:(1) 「之」、「於」二字的合音。[例]付諸行動 (2) 「之」、「乎」二字的合音。[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梁惠王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為約舉之詞。《孟子.梁惠王上》:「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細密。《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全部用出,竭力、努力完成。如:「竭盡所能」、「盡其所長」。《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經。《論語.先進》:「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狡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成,從此以後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後來「狡兔三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