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國的圖書館員認為圖書館主張智識自由是傳統,且美國的圖書館服務基礎是智識自由。然而,實情並非如此,美國圖書館界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幾經波折,才達到今日的共識:圖書館應該保障所有讀者,自由且開放近用資訊的權利。  有關智識自由的議題,美國圖書館學會首先注意到出版品的查禁問題。1853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成立時,尚未體會智識自由的重要性;1924年,美國卡內基圖書館建立審核制度,通過審核的出版品,才能置於圖書館內。193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通過「圖書館權利宣言(Library Bill of Rights)」,確定圖書館反對此類查禁政策的立場。1940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成立智識自由委員會(Int...

Judith F. Krug, (2010).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Historical Overview in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Retrieved June 13, 2011, from http://pdfserve.informaworld.com/324552_751307692_917617894.pdf.
合理的歷史重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理的歷史重建是由英籍匈牙利著名的數學哲學家和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lmre Lakatos, 1922~1974)試圖融合科學哲學與科學史於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所提出的理論。
  拉卡托斯曾為科學哲學與科學史的研究,提出一個口號:「沒有科學史的科學哲學是空洞的科學哲學;而沒有科學哲學的科學史是盲目的科學史」。他認為我們在發展科學研究綱領的同時,不可忘記我們所依據的資料乃是科學史,不能無中生有。
  不過拉卡托斯也從另一種角度,提出他對科學史的看法:歷史的呈現在其本質上乃是一種「理性重建」的工作。因為任何歷史學家其實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某一種方法論的指導,來編寫科學理論自身...
統計的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計的歷史(History of statistics)目錄1 何謂統計2 統計的誕生2.1 英國2.2 德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何謂統計首先應先了解何謂統計,甚麼樣子的數學模是可被歸納為統計的範疇之內,其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分析大筆資料之時,必須運用到統整的觀念,而將每筆資料分門別類,因此而發展出數表,來呈現龐大資料的樣貌。舉例而言,許多人力資料或者物資糧食等等,數量皆非常龐大,而必須利用數表的統計方式,來將每筆資料做區隔,如人力部分可將15歲以下之人力做為一個分類,15至25歲做為另一個區間,依此類推,即可整...
科學歷史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徵論對知識的主體觀,視知識主體為「一外在存在且價值中立的實體」,由於邏輯理性所存在的客觀性,經由不同的儀器與技術及方法學的轉換系統,獲得檢證而得到相同的結果,科學歷史主義學派的孔恩(T.S. Kuhn)對實徵論此一假設,提出批判與挑戰,他認為外在的實體並非「價值中立的」,而是以當代科學族群的主張組成外在實體的結構,這種科學族群的價值稱為典範(paradigm)。孔恩認為典範是一種世界觀(world view),典範組成的元素有兩種:(1)語言符號表徵系統(symbolic generalization)。此系統組成科學族群的特色,使科學族群的每個人能經由符號表徵而達成溝通取得共識,建立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於民國17年(1928)成立於廣州,該所自成立伊始,即注意蒐集圖書文獻。37年遷臺以後,為妥善安置藏書,於49年獲得美援資助,建築四層大樓圖書館一幢,同時,為紀念該所傅斯年所長創所之功績,由當時中研院院長胡適先生定名為傅斯年圖書館。傅夫人俞大綵教授並捐贈傅先生藏書12,000餘冊,以光典藏。由於圖書增加甚速,原有空間不敷使用,分別於67年及80年各擴建書庫大樓一棟。
  該館以漢學資料蒐藏豐富,享譽國際。截至1990年止,計有西文書籍40,642冊、中日韓文書籍260,075冊(其中善本21,000餘冊、普通線裝書140,000冊、特藏書10,000餘冊)...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中國大陸中央級綜合性檔案館之一。收藏明清和明清以前的歷史檔案。是全國明清檔案的目錄中心和各方面利用明清檔案進行科學研究的中心。其前身是故宮博物院文獻館。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下設古物館、圖書館等機構。圖書館下設圖書、文獻二部。文獻部負責明清檔案和歷史文物的管理,此即該館的最早組織。1927年6月,文獻部改為掌故部,1928年10月改稱文獻館。1951年5月改稱檔案館,將原管歷史物品移交故宮保管部,自此成為專門的檔案機構。1955年12月移歸國家檔案局領導,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59年10月併入中央檔案館,作為該館的一個部--明清檔案部。1969年底明清...
我國教師在職進修歷史沿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教師在職進修歷史沿革分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和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兩部分:
  1.小學教師進修:教育部於民國三十四年四月頒布〔國民學校教師進修大綱〕,指定進修的範圍包括:進修刊物、進修輔導、設立進修班及教師假期訓練等五項。
  民國三十七年四月為提高教師素質,教育部復指示各省市推行〔國民學校教師進修要點〕,對於進修刊物之提供、輔導研究之推動、進修訓練之設施等,作了較具體的指示。
  民國三十九年八月,教育部為鼓勵中小學教師進修,特訂頒〔中等學校及國民學校教員學術研究獎勵辦法〕,規定中小學教師對於編譯補充教材,從事專門著作,自製教學用具,進行教育實驗,或其他有關改進...
歷史比較語言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門屬於歷史語言學範圍的學科。以語言的親屬關係和歷史演變為研究對象。透過歷史比較法探討不同語言之間的關係和個別語言的演化規則,以建立語系系譜,擬構原始母語。歷史比較語言學於十九世紀初隨著西歐學者對印歐語言的研究而成立。
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的意義可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龍冠海綜合各家的解釋,認為廣義的歷史係指任何過去現象或事件的記錄與敘述;狹義的說,歷史專指人類社會的過去活動之紀錄與敘述。研究歷史可以使我們承受前人文化上的遺產,了解現在社會的由來,並啟示我們創造未來的途徑。歷史學是社會及行為科學中的一門,要研究歷史,自然要像研究其他社會及行為科學一樣,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行為及行為的結果。並且可以將研究歷史所用的方法應用到其他社會及行為科學上。因此歷史法由於應用到不同的學科而產生不同的意義。依奧班(W. F Ogburn)說,在史學上,我們視歷史法為利用文獻紀錄及權威來作事件的描述;在人類學上,歷史法是我們文化事實的蒐集與...
口述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親口敘述親身經歷的過程及對該事件的評論。如:「為了補充日治時代的史料,中研院開始進行口述歷史的訪問計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