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76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圖書館學檔案學專業的前身是1980年設在歷史歷史專業的圖書館學加修班,1983年發展成為圖書館學專業,開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1986年兼收檔案學專業3年制大專生,合稱圖書館學檔案學專業。現有教師共16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5人,助教8人,實驗員1人。專業資料室藏有圖書2,000餘冊,期刊約20種。目前在校學生200多人。
  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高等院校及大中型公共圖書館、各級科技情報和檔案部門的業務骨幹。主要的專業課有圖書館學基礎、普通目錄學、情報學概論、檔案學概論、圖書分類、圖書館目錄、情報檢索語言、科技情報檢索、藏書建設與讀者工作、古籍整理、計算機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過去、已經過的。如:「歷代」、「歷屆」、「歷史」、「歷年」。《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製,諷高歷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過去的時事、事跡。如:「歷史」、「羅曼史」。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從古到今的國君都喜愛聽信小人的話,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猖狂無禮了!宣帝聽了很生氣,就將楊惲免職。後來「一丘之貉」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
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典辭典是為詞語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在東方社會中,詞典收詞為主,也會收字。為了配合社會發展需求,詞典收詞數量激增並發展出不同對象、不同行業及不同用途的詞典。隨着吸收百科全書的元素,更有百科辭典的出現。辭典歷史:前3世紀,第一部中文字典《爾雅》面世。2世紀,說文解字。1716年,康熙字典成書。1908年,即清朝光緒三十四年《辭源》的編纂工作正式開始,並由方毅、杜亞泉、孫硫珍、張元濟、傅運森等共50人先後參與。終於在1915年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成為中國第一部辭典。1915年,中華書局準備編寫大辭...
光風霽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衣冠文物之時少,干戈征戰之時多。」意思是說就歷史來看,古往今來清明太平的日子少於黑暗動亂的,文風鼎盛的時候少於戰亂頻仍的。在此,「風光霽月」是用以形容清平盛世,與〈楚泊亭〉詩中的「霽月光風」語義不同。另宋代黃庭堅的〈濂溪詩序〉,文中亦用了「光風霽月」,文曰:「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則是以「光風霽月」稱頌周敦頤人品之高潔,又是另一個引申的語義。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記載秦朝末年,群雄起義反秦,秦將章邯率兵攻趙,以重兵圍攻鉅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救趙,但宋義卻停兵不進。項羽殺了宋義取得軍權後,派遣二萬兵將渡過漳水,救援鉅鹿。之後,趙將陳餘又請求項羽派更多兵力支援,項羽於是帶領全部的軍隊渡河,然後將渡河的船弄沉,打破煮飯的鍋子,燒掉駐紮的營地,並只帶三天乾糧,以示必死之決心,不做撤退的打算。經過九次大戰,終於打敗秦軍。這即是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渡河之後,即將渡船弄沉,把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後來「破釜沉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做事果決,義無反顧。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載,東晉時,野心勃勃的前秦苻堅想要征服中原。孝武帝太元八年,他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肥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八萬精兵抗敵。謝玄知道苻堅實力雄厚,若以正面迎敵,必定吃虧,於是決定採取奇襲的戰術。謝玄先要求苻堅的軍隊向後移,好讓晉兵登岸,兩軍決一勝負。苻堅自恃兵多,不疑有他,就答應軍隊後退。混亂之中苻堅中箭受傷,苻融戰亡,在陣後的秦兵以為秦軍戰敗,慌成一團,丟下武器連夜逃跑,沿途只要聽到風聲、鶴鳴,都以為是晉軍來了,結果苻堅的軍隊終於潰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原文中的「風聲鶴唳」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極為驚慌疑懼。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禮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故事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朝時候,國王就是古代治水有功,嚇嚇聞名的大禹。一次,有一個名叫有扈氏的諸侯突然起兵叛亂,夏禹王便派他的兒子伯啟率領了夏朝最精銳的部隊,前去圍剿抵抗。  他們雙方在一個叫做甘澤的地方會遇,打了一仗後,結果伯啟的部隊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這時,伯啟的許多部下和將領們,覺得敗在有扈氏的手裡,實在太不服氣,一致要求伯啟略事整頓休息後當再行出兵還擊。可是伯啟卻很冷靜的對他們說:「用不著再戰了...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史記」「項羽紀」:「項王兵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了數重,夜間漢軍四面皆楚歌,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故事 秦朝末年,群雄紛起逐鹿中原。   當時,歷史上有兩個最出色的人物—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他們二人,不僅在氣勢上可以說是旗鼓相等,勢均力敵、而各人也確實有他們各人的長處和優點。前者剛直,勇猛善戰,力能扛鼎;後者卻是個冷靜沉著工於計謀的人。   他們二人自從合力將秦消滅,中分天下以後,彼此間仍時有爭戰,干戈年年—因為他們的慾望,和想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