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也變大了,三百二十萬個寶座置於其間,一點都不顯得擁擠。維摩詰解釋著說:「在諸佛與菩薩中,有一種解脫法門叫做『不可思議』,在此境界者,無須將任何事物放大或縮小,便可使高大的須彌山容納於小小的芥子中。」所以能如此,乃因一切法空,所有現象本無實體,為虛幻之存在,須彌山的大並非真有,芥子的小亦為虛幻,是以芥子能容須彌山,一切眾法絕不相礙。維摩詰居士透過屋納寶座這樣神奇的演示,揭示了修行的途徑,也就是必須直觀一切法的真相,才能證悟真理。而此境地是神妙不可言喻的,也就是不思議解脫法門。後來「不可思議」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出乎常情,令人無法想像,難以理解。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薩將他救回。回來後在佛陀座前懺悔,恨自己平日沒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請求佛陀開示修持法門。佛陀就問他:「你的心在何處?」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體裡。」結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氣,接著相繼提出七種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這時候他起身,露出右肩,右膝著地,雙手合十,請求佛陀大發慈悲開示眾生,使眾生能夠認識自己的真心本性,說完隨即行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的大禮。「五體投地」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儀式,在《翻譯名義集.眾善行法.槃那寐》中記載:「三頭至地者,即五體投地,故大論云:『人之一身,頭最為上,足最為下,以頭禮足,恭敬之至。』」佛教徒沿用此禮來敬奉佛陀、佛法、僧人。後來...
聚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周紫芝〈崇教寺化塔〉:「右伏以童子聚沙成塔,千聖齊超。貧女為佛行檀,一錢猶可,雖僧伽之妙相,現崇教之法門。」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沈楙悳〈蓮坡詩話跋〉:「一是論作詩之法,引經據典,求是去非,開後學之法門,如《一瓢詩話》是也。」
祕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法門、訣竅、竅門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13),唐代高僧,俗姓盧,祖籍范陽。初從弘忍學法,後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為禪宗六祖。所開啟之頓悟法門,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 (2) 秀:神秀(西元606∼706),唐代高僧,俗姓李,汴州尉氏人。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后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系稱為北宗。因南宗認為他所傳的禪法是漸悟法門,故稱其禪法為「北漸」或「漸門」。 (3) 偈:音ㄐ|ˋ。梵語,義譯為頌。為佛教文學中的詩歌,無韻,每偈由四句構成。 ◎2《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
貫徹始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始至終,澈底實踐。[例]貫徹始終,努力不懈,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大千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開不二之法門,觀大千之世界。」
懈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態度輕慢不莊重。《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只為一時間心中懈怠,口內褻瀆,又不曾實做了甚麼汙褻法門之事,便言摦報如此!」《兒女英雄傳》第二回:「說著,回了進去,又從中說了些懈怠話,那河臺心裡,更覺倒是安老爺瞧他不起。」
旁門左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正派的宗教派別。後比喻不遵循正規的途徑、法門。也作「旁門外道」、「傍門外道」、「左道旁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