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89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正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正道」,亦名八聖道、八聖道分、八支道、八支正道、八由行、八直行、八道船、八正、八道、八支、八法、八路、八筏、八輪,即八種通往涅槃解脫之正確方法與途徑,為一切賢聖所必由。釋尊轉法輪時,所說離樂欲及苦行之二邊,趨向中道者,即指此。以其道正直、遠遍邪,故曰正道。八者為:
1.正見,又作諦見。以無漏之慧為體,對四諦、因果、事理、三法印等,從聽聞正法而得正確深切之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為見地。其法有二,首先經由「世間正見」,分別邪正真妄,明了善惡因果,如邪是耶,見正是正,捨棄邪惡而信受純正,以轉向善道。其次,提升為「出世正見」,對四諦真理之用實知見,見苦集滅道之理而明之,以自覺自證成就...
纖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13),唐代高僧,俗姓盧,祖籍范陽。初從弘忍學法,後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為禪宗六祖。所開啟之頓悟法門,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 (2) 秀:神秀(西元606∼706),唐代高僧,俗姓李,汴州尉氏人。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后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系稱為北宗。因南宗認為他所傳的禪法是漸悟法門,故稱其禪法為「北漸」或「漸門」。 (3) 偈:音ㄐ|ˋ。梵語,義譯為頌。為佛教文學中的詩歌,無韻,每偈由四句構成。 ◎2《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
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鍵、要點、方法。如:「他到現在還沒有領悟到寫文章的竅門。」
教外別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裡的禪宗。禪宗的傳承據說是釋迦牟尼佛在一次法會上,拈花微笑,坐中無人能解,只有摩訶迦葉能契悟佛意,因而得到佛陀的付法,啟開禪宗以心傳心的法門。因為此法門不經由經典教授,所以稱為「教外別傳」。宋.鄭昂〈景德傳燈錄跋〉:「如此世愚人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便疑《楞伽經》宋已有之,非達磨攜至,豈不悖哉?」
爭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鬥吵鬧。[例]寬容與體諒是避免爭吵的不二法門
空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別稱。《宗鏡錄》卷一:「性無有相,亦無有門,故云:『無門為法門。』亦名『空門』,亦名『色門』。」
正法眼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稱釋迦牟尼佛所付予迦葉的法。也就是禪宗以心印心的法門。後以比喻事物的要旨精義。《景德傳燈錄.卷一.第一祖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宋.陸游〈普燈錄序〉:「不立文字,不形言語,謂之正法眼藏。」
適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量恰當。[例]適量的飲食和運動,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居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稱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例]居士在家修行,是佛教一種方便法門
不染一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13),唐代高僧,俗姓盧,祖籍范陽。初從弘忍學法,後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為禪宗六祖。所開啟之頓悟法門,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 (2) 秀:神秀(西元606∼706),唐代高僧,俗姓李,汴州尉氏人。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后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系稱為北宗。因南宗認為他所傳的禪法是漸悟法門,故稱其禪法為「北漸」或「漸門」。 (3) 偈:音ㄐ|ˋ。梵語,義譯為頌。為佛教文學中的詩歌,無韻,每偈由四句構成。 ◎2《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