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河間獻王德1>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2>,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3>,加金帛4>賜以招之。繇是5>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6>,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7>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其學舉六藝,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山東諸儒(者)〔多〕從而游。 〔注解〕 (1) 河間獻王德:劉德(?∼西元前130),西漢景帝第三子。景帝前二年立為河間王。修...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載:在中國漢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境,一直是朝廷最為擔憂的強大外患。西漢武帝時,匈奴派人到漢朝來議和,朝中大臣王恢因為曾多次在邊境為官,深知匈奴的反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
夜郎自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一六.西南夷列傳》滇王1>與漢2>使者言曰:「漢孰3>與我大?」及夜郎侯4>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使者還,因盛言5>滇大國,足事親附6>,天子注意7>焉。 〔注解〕 (1) 滇王:漢朝時西南邊境,地約當在今雲南省東部滇池附近一個王國的君王。 (2) 漢:此處指西漢(西元前206∼西元8),自漢高祖至孺子嬰,以長安為都。 (3) 孰:誰,哪個。 (4) 夜郎侯:漢朝時西南邊境,地約當在今貴州省西北部附近一個小國的國王。 (5) 盛言:極力稱說。 (6) 足事親附:值得從事與之親善而使其歸附。 (7) 注意:關注、留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承受。唐.劉長卿〈送嚴維赴河南充嚴中丞幕府〉詩:「何當舉嚴助,遍沐漢朝恩。」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此類推。但後人皆統稱此十二節氣加上十二中氣為二十四節氣,並且沿用至今。另外,二十四節氣歷經各朝,在漢朝鐘於制定完成,又可分為四大類:1. 第一類依照四季季節的轉則為準,如四時八節2. 第二類反映氣溫冷熱狀況,如小暑、大寒…等3. 第三類表現自然生物因氣候變化而呈現的生息情況,如驚蟄、小滿…等4. 第四類表示降雨、雪的程度,如穀雨、大雪…等(註2)而驚蟄在此四類分類中恰如以上所言,屬於第三類。 驚蟄神雷動連連,自然令人聯想到的是有著張鳥嘴的雷公神,由於民間藝術家依照節氣特性,塑造出代表各節氣的形象,因此雷公自然而然的為此...
疾風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 (2) 霸:王霸(?∼西元59),字元伯,漢潁川潁陽人。少為獄吏,後追隨劉秀,屢立戰功。 (3) 潁川:郡名。秦朝設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禹縣治。 (4) 逝:離去。 (5) 驗:證明、確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王霸》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白居易〈策林一.策頭〉(據《全唐文.卷六七○.白居易》引)1>臣伏見漢成帝以朱雲廷辱張禹,令持下殿,雲攀檻,檻折,成帝容之。後嘗理檻,帝命勿易,以旌直臣。臣每覽漢史至此,未嘗不三復而歎息也。……是則陛下納諫之旨,遠出於漢朝;微臣獻言之罪,不虞於折檻矣。況清問之下,條對之中,苟言有可觀,策有可取;陛下必光揚其名氏,優崇其爵秩:與夫勿易折檻,以旌直臣之意,又相萬也。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2>陛下納諫之旨乎?殫3>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詞4>,昧死5>上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 (2) 副:符合、相稱。 (3) 殫:音...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裔。新朝王莽末年,劉秀起兵討伐王莽,因大敗莽軍及其他叛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光復漢室,定都洛陽,為漢朝中興之主。 (6) 赤心:誠心。 (7) 投死:效死。此言捨命回報。〔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
舉足輕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載,更始年間,竇融據河西,後來劉玄兵敗,得知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即位,而天水的隗(ㄨㄟˇ)囂這時也派人來遊說他加入,於是他與河西五郡太守商議後決定歸附漢朝,便派長史劉鈞送信到洛陽。劉鈞途中正巧遇到劉秀派出要送信到河西的使者,於是和他一起回去見劉秀。劉秀很高興,不但宴請劉鈞,還寫了一封詔書給竇融說:「你將河西治理得物富民豐、兵強馬壯,使百姓能安居樂業,這些功績我都聽說過,只可惜兩地相隔太遠!見到劉鈞之後,我已經知道你的心意。現今益州被公孫述占領,天水則被隗囂占據,如果和他們打起仗來,勝敗關鍵就掌握在將軍你的手上,只要一舉腳,不管是放在左邊或右邊,就有輕重的分別,將會...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鬢角就要白一些啊!」後來劉秀的確也消滅了據隴的隗囂和據蜀的公孫述,一統天下,重新恢復了漢室政權,成為漢朝中興之主,而他寫給岑彭信中的「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這句話,一方面透露出一統天下的雄心,一方面卻也透露著時勢迫人的無奈。後來「得隴望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並轉變為貶義,用來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