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龍蟠虎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龍蟠虎踞」典源作「龍盤虎踞」。「龍蟠虎踞」形容像神龍盤曲、猛虎蹲坐著。漢朝時的魯恭王得到一塊文木,中山王劉勝替這塊文木寫了一篇〈文木賦〉,用「龍蟠虎踞」來形容文木的美姿,就像神龍盤曲、猛虎蹲坐。又根據晉朝張勃《吳錄》的記載,東漢末年劉備曾經派遣諸葛亮到金陵(今南京)。諸葛亮到了南京後,看到那裡的地勢,東邊有座像巨龍盤曲的鍾山,西邊是像猛虎蹲坐的石頭城,地勢雄偉險要。他稱讚南京是:「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所以後世常用「龍蟠虎踞」這句成語來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西漢文帝時,宦官中行說因被迫奉命送公主到匈奴和親,後來歸順匈奴。有一天,他駁斥漢朝使者對匈奴的批評,說:「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沒有繁複的辭令,如果令他們像中原人一樣話多不止,即使衣冠華美,又有何用?」後來「喋喋不休」這句成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話多,沒完沒了。
沾沾自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竇嬰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的堂侄,他喜歡結交四方賢人,在漢景帝初年時擔任詹事的官。有一天,他陪著景帝和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喝酒,景帝酒喝多了,糊裡糊塗地說:「如果我死了,就把王位讓給我弟弟繼承。」竇嬰認為漢朝的制度是傳子不傳弟,於是表示反對,因此,觸怒了竇太后,把他除籍,不准他朝見。後來,吳王濞和楚王戊起兵造反,時局很危急,景帝在宗室以及諸竇姓外戚中找不到能用的人,只好請竇嬰出來當大將軍,把吳、楚亂事敉平。之後竇嬰受到重用,被封為魏其侯。後來竇嬰當了太子栗的老師,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廢,竇嬰雖然極力諫爭,但不被採納,於是就稱病辭官。許多賓客辯士遊說他,他就是不出...
捷足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人。 故事秦末,漢楚之爭中,蒯通曾勸韓信背離劉邦,但韓信沒有接受其建議,繼續助劉邦打敗項羽,並建立漢朝。後來,韓信被處死,他後悔當初不聽蒯通的勸告。劉邦就把蒯通也逮住,準備處死。蒯通辯解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如果誰都因說了這樣的話,就認為是造反,那麼您也不可能把他們個個都處死吧?」劉邦無話可說,只好釋放了他。 解釋腳步快者,先達到目的。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先達到目的或得其所求。 詞義 相似詞疾足先得、捷足先得 相反詞姍姍來遲 例句想不到因為我們一時的怠惰盡然會讓競爭者捷足先登獲得優勝,看來...
以蠡測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高的地位?他回答時代不同了,彼一時,此一時也。戰國時代各國競爭激烈,讀書人可憑本事施展抱負。但現在漢朝統一天下,有固定的人事體系,有志之士不一定能受到重用。更何況自己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意思是說自己眼界狹小,見識短淺,能力纖弱,哪有資格表達意見呢?東方朔以反話的方式,抒發自己的不平與無奈。後來「管窺蠡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見識淺陋狹窄。
上下其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列傳》:「昔州黎上下其手,楚國之法遂差;張湯輕重其心,漢朝之刑以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匈奴使者的營地,班超親手就殺了三人,把匈奴的使者以及副使都殺了,鄯善國王嚇得魂不附體,終於願意歸順漢朝。後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想要達到目標就必須深入冒險。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藝),六藝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漢書·藝文志》中已無此書的記載。其他五種著作就稱為“五經”。漢朝時,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立於學官。唐朝時五經中的《儀禮》改為《禮記》,沿用至今。後來經書的內涵不斷擴大。《後漢書·趙典傳》和《三國志·秦宓傳》中都有“七經”的記載,但未記載是哪七部典籍。後人有六經加上紀錄孔子言行的《論語》;東漢將五經加上《論語》、《孝經》;五經加上《周禮》、《禮記》三種說法。唐代時有“九經”的記載,後人認為是五經加上《論語》、《孝經》、《周禮》、《儀禮》或是五經加上《...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弊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敝帚自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新莽敗亡之後,光武帝劉秀即位繼承漢朝天下,這時公孫述也在蜀自立為王,由於屢次招降不成,因此光武帝就派吳漢率軍攻打公孫述。光武帝十二年十一月,吳漢的軍隊攻到成都城門下。公孫述不敵,被刺傷,扶著車子退回軍營,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