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罰,搶劫者要判刑。其餘秦朝的苛法全部廢除。」百姓們知道了這個消息,都非常高興,更加愛戴劉邦,為日後漢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約法三章」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沼澤名稱。漢朝時已堙塞為平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滎澤縣治南。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 「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望風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風披靡」原作「應風披靡」。司馬相如,字長卿,漢蜀郡成都人,為漢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因〈子虛賦〉被漢武帝召見,後作〈上林賦〉,描寫皇帝狩獵時的盛大場面,漢武帝見了大喜,遂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將。〈上林賦〉內容以虛構的人物:楚國子虛先生、齊國烏有先生、漢朝無是公三人的對話,描寫諸侯、天子的遊獵盛況和天子上林苑的豪華壯麗。其中無是公描述漢武帝時的上林苑:地域廣大,山川雄奇,花草繁盛。各種香草遍布在廣闊的大澤,蔓延在廣大的平原之上,迎著微風伏倒,散發著濃烈的芳香。後來「望風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為強大的氣勢所壓倒。
不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叔孫通本是秦二世胡亥的侍詔博士,後來歸漢,曾說服漢高祖制定禮儀,採古禮與秦儀雜用,漢朝的朝廟典禮,多由其制定。叔孫通為人機變,有人認為他猾獪卑鄙,也有人以他為識時務者。在《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陳勝起兵山東之後,消息傳到朝廷,胡亥便召集眾儒生們,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置。儒生們便據實回答,說:「人臣不准擁有兵士,現在陳勝起兵,就是謀反,其罪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敢造反呢?陳勝他們只是一群強盜流氓罷了,各地...
永垂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垂不朽」原作「垂不朽」。蔡邕,字伯喈,東漢陳留人。蔡邕少時師事太傅胡廣。胡廣,字伯始,東漢南郡華容人。官至太傅,歷事安、順、沖、質、桓、靈六帝。胡廣熟悉典章,辦事經驗豐富,柔媚謙恭,不抵觸任何人,在當時有「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惟胡公。」的諺語。靈帝即位時,胡廣年已八十,仍代為太傅,老死任上。熹平六年,靈帝感懷胡廣的恩德,令胡廣的學生蔡邕為恩師作〈胡公碑〉,以紀念胡廣。內容記載胡廣對漢朝的貢獻,並且頌揚胡廣的事蹟必可永遠流傳而不可磨滅。後來「永垂不朽」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永遠流傳而不可磨滅。
管窺蠡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高的地位?他回答時代不同了,彼一時,此一時也。戰國時代各國競爭激烈,讀書人可憑本事施展抱負。但現在漢朝統一天下,有固定的人事體系,有志之士不一定能受到重用。更何況自己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意思是說自己眼界狹小,見識短淺,能力纖弱,哪有資格表達意見呢?東方朔以反話的方式,抒發自己的不平與無奈。後來「管窺蠡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見識淺陋狹窄。
有目共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睹,看見。「有目共睹」原意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漢朝徐幹在《中論.卷上.貴驗》一文指出,做人說話要有信用。想要別人信任自己,則要少說多做,確實履行自己所說過的話。時日一久,事情就變得顯明;事實顯明,則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有耳朵的人都聽的到,豈可用不實的言辭騙人!後來「有目共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實極為明顯,眾所周知。如元代李翀《日聞錄》:「日月東出而西沒,有目者所共睹。」是說太陽和月亮從東邊出來西邊落下的自然規律,極為明顯,眾所周知。
敝帚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敝帚自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新莽敗亡之後,光武帝劉秀即位繼承漢朝天下,這時公孫述也在蜀自立為王,由於屢次招降不成,因此光武帝就派吳漢率軍攻打公孫述。光武帝十二年十一月,吳漢的軍隊攻到成都城門下。公孫述不敵,被刺傷,扶著車子退回軍營,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哀帝建平年間,匈奴首領單于上書,表示願意向漢朝進見、進貢。當時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們就說,以前在宣帝、元帝時,單于進見,國家就發生了變故。皇上陷於兩難,與公卿們研商後,決定不允許匈奴進見。這時,揚雄上書諫言,內容是說:單于上書請求進見,而國家卻不允許,與匈奴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因而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財力和物力,才得以解決。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資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