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簡札。《爾雅.釋器》:「簡謂之畢。」宋.邢昺.疏:「簡,竹簡也。古未有紙,載文於簡,謂之簡扎,一名畢。」《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通「冊」。《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
大器晚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往往成就較晚。這是根據後世傳本的《老子》演變而出的一句成語,假如參考新發現的出土文獻,《郭店楚墓竹簡》收錄有《老子》一書,「大器晚成」作「大器曼成」,竹簡整理小認為「曼」當讀作「晚」,裘錫圭則懷疑此字當讀為「䟂(慢)」。帛書本《老子》隸書本,則「大器晚成」作「大器免成」,意思是:「道」像最偉大的器物,不是人力所能製作的。這種意思和上下文的「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較能呼應。並附載於此,以供參考。
連篇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用的竹簡、木片串連堆積在一起。形容篇幅過多,文詞冗長。《隋書.卷六六.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明.湯顯祖《還魂記》第六齣:「他歸朝燕,黃金累千。一言擲地,萬歲諠天,則俺連篇累牘無人見。」也作「累牘連篇」、「連篇累幅」、「連章累牘」。
汗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代製作竹簡的程序。參見「殺青」條。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期,根據《尚書 (經)|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鸮》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簡稱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勝黎國後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系清華簡整理研究初見突破性成果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共計有“王官采詩”和“孔子刪詩”、“獻詩說”三種說法:王官采詩:《孔叢子·巡狩篇》載:“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謠,以觀民風。”《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采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
殺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製作竹簡,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書寫並防止蟲蠹,此一製作程序,稱為「殺青」。漢.劉向《別錄》:「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陳、楚間謂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也稱為「汗簡」、「汗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用來書寫的小而薄的竹簡或木片。《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漢書.卷五一.路溫舒傳》:「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韋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韋,熟皮。舊時或用韋繩編聯簡冊,因此「韋編」可以作為書籍的代稱。《晉書.卷七五.列傳.韓伯》:「協宣尼之遠契,翫道韋編。」元.翁森〈四時讀書樂〉詩其四:「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黷武窮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涓自剄而死,於是聲名大噪。著有《孫臏兵法》。據《漢書.藝文志》所載,書凡八十九卷。今據近代出土之竹簡本引錄。 (2) 威王:齊威王(?∼西元前343),姓田,名因齊,戰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田午之子。曾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齊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齊者二十餘年。自稱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諡威。 (3) 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將。曾推薦孫臏於齊王。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田忌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 (4) 幾:音ㄐ|,將近、差不多。 (5) 齊三枼:齊國三代。枼,疑為「世」。 2、「黷武」:《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