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結構論是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的理論之一;認為人的認知結構具有抽象的性質,是由經驗組織而成的一種形式,因此不能直接測量。皮亞傑的此種認知結構觀,或許是由柏拉圖(Plato, 427~347 B.C.)的理型(ideal form)或康德(I. Kant, 1724~1804)的先天綜合判斷(synthetic a priori)概念修正而來。
  皮亞傑指出認知結構具有整體性(wholeness)、轉變性(transformation)與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
  就整體性言,結構是由多數元素結合而成。一個結構中...
靜不定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結構物,僅以靜力平衡方程式就可解出反力、內力與變形者,稱為靜定結構。若解不出,而須配合變形相容條件才能解出者,稱為靜不定結構
  圖示懸臂梁,本篇靜定結構,但在B 點加上一滾承後,則變為一度靜不定結構。假設B 點的反作用力為By,吾人可將原結構視為圖示靜定結構承受載重P 與By的總和。
  設懸臂梁承受P 時,B 點產生向下的變位為△B,而B 點承受往上一單位載重時,向上的位移為δBB。由於結構係置放於支承B 上,該點的總位移應為零,因此可列出下列變形一致的方程式:
  
  吾人可先就靜定結構計算出△B與δBB,利用上式可先求得By,其後...
結構功能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帕森斯功能論的核心是行動系統。行動系統涉及四個子系統:文化、社會、人格以及行為有機體等。這些系統構成一行動系統整體。文化系統在最上層,基本分析單位是意義或符號系統;第二層社會系統的基本單位是角色互動;行為有機體屬於最底層。各子系統緊密相關,底層提供能量,上層提供訊息與控制。在帕森斯的概念系統中,結構不是具有實體性的具體社會組織,而是制約著特定類型角色互動的抽象規範模式。行動系統的基本制度化結構是由系統必須滿足的功能需求決定的。帕森斯提出的功能系統包...
音樂結構的形式;音樂形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用語。一、關於音樂的形式有兩種解釋;一為由音樂素材,如音階、音色、和聲、節奏及力度等構成的音樂結構形式。這些形式與素材的內容有直接關連,不同的素材內容有不同的形式,如東方和西方的音樂,其素材的內容不同,所以其形式也不一樣。二、另一種形式是指音樂的曲式,它是學習和研究西方音樂的作曲法和分析音樂風格的基礎。曲式又可分為單獨曲式(Single Forms)和混合曲式(Compond Forms)兩大類。 單獨曲式是一種獨立且自成一體的曲式,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這些曲式每一段落的主屬音關係都非常分明,例如二段式的第一段起於主音,但它的結束是在其他的音上,所以需要用第二段來引導、解決回到主音。這種...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智能結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家對人類智力的研究曾提出各種不同的理論,智力結構論是其中重要的一種。美國心理學家基爾福(J.P. Guilford)從一九五○年代起就不斷探討人類智能的因子結構,經過數十年的因素分析研究,提出「智能結構模式」,將人類的智能結構以一個立方體表示(如下圖)。此立方體模式將智能特質分成內容(contents)、運作(operations)與成果(products)等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又各自包含了不同因子,早期基爾福的智能結構共分成4X5X6=120個的小方塊。自一九七七年又在「內容」層面中新增「聽覺」一個小類型,因此將智力結構因子擴展成5X5X6=150個小方塊;一九八八年又將「運作」層...
權力及權威的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力與權威的概念,是社會學中專門研究的領域。雖然學者們的說法不一,時有爭執,唯多數的社會學家通常都是遵循韋伯(Max Weber)的傳統,將權力界定為:任何社會關係之中,某個行動者在有抗力的情況下,不論其所憑藉的基礎為何,運用其所掌握的工具或資源,影響其他的行動者,以遂行其本身意志的可能性。簡言之,權力是一種「以自己的意志影響他人行為的可能性」。而發出影響與接受影響之雙方,都公認正當的權力,就是權威。所以,任何一種社會關係,如政治從屬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等,都存有權力的現象,任何一種社會關係,基本上也是成員之間的權力關係,只是這種關係若無法提升為權威關係,而始終停留在強迫或強制服從的階...
團體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結構根據佛西斯(D.R. Forsyth)的觀點,是指團體中各成員間、次團體間,以及成員與領導者間所形成的人際關係型態;由此型態,不僅可了解成員們的行為,更可解釋並預測團體的績效與大多數團體的行為。一般而言,團體結構可透過領導者、角色、規範、地位、團體的大小、凝聚力、團體的組成來說明。
  1.領導者:團體中,成員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有由團體發展出來的領袖人物,領袖人物通常為擁有正式職權之領導者,但亦可能為無正式職權,而具有影響力者。領導者對內擔負起推動、決策及領導的功能;對外則扮演溝通的橋樑。領導者的領導方式、風格,均會影響團體的運作及績效。
  2.角色:是...
課程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一詞有許多定義,反映課程學者以課程不同的層面來界定課程。完整的課程概念包含了學科、經驗、目標、計畫等。學校課程涵蓋了學科和學習經驗,因此學校課程可畫分為「實有課程」和「空無課程」。實有課程又可畫分為外顯課程和潛在課程。而外顯課程又可分為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正式課程是學校的教學科目,非正式課程則是指學校有意安排的課外學習活動。
  學校課程整體上有上述的結構性。就正式課程而言,也存在結構性。正式課程分為科目課程與活動課程。中小學的科目課程可歸納為幾類,如語文類、數理類、社會類、藝能類等。科目課程亦可分為必修和選修類。活動課程則包含團體活動、童軍教育、社團活動等。
學校的結構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倡「學校的結構功能」的是德國教育家費爾德霍夫(Jürgen Feldhoff),是受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的「結構功能的社會學理論」(Structure Functional Sociological Theory)的影響,把學校看成是社會制度的雛型。從這方面,把學校看成是一種組織,一種社會機構。從社會觀點看學校實際,可以把學校看成是一種相互關係、有規範、有普通社會習性、有期待的制度。
  把學校看成是一種「機構」的觀念,採取民俗學及文化人類學的觀點,認為學校有四項功能:(1)透過行為習性,提出人的行為指導方式;(2)透過消除...
認知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結構有二種釋義:
  1. 指個人對人、對事、對物或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其中包括客觀的事實、主觀的知覺,以及兩者組合而成的概念、理解、觀點與判斷等。換言之,是個人對某一事象的認知結構,也就是他對該事象的認識或經驗。
  認知心理學家們視學習為個體對事務經由認識、辨別、理解,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歷程。在此歷程中,個體所學到的是思維方式,亦即認知心理學家所謂的認知結構。個體在學習情境中,運用其已有之認知結構去認識、辨別,以至理解各刺激之間的關係,增加自己的經驗,從而改變(擴大或提升)自己的認知結構
  2. 與認知基模同義。按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