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河間獻王德1>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2>,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3>,加金帛4>賜以招之。是5>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6>,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7>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其學舉六藝,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山東諸儒(者)〔多〕從而游。 〔注解〕 (1) 河間獻王德:劉德(?∼西元前130),西漢景帝第三子。景帝前二年立為河間王。修...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穿鑿」:《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獨設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1>,以意穿鑿,各取一切,權譎2>自在,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 〔注解〕 (1) :音|ㄡˊ,通「由」。 (2) 權譎:權謀、詭詐。 2、「附會」:《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太史公曰:袁盎1>雖不好學,亦善傅會2>,仁心為質,引義忼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
雞鳴狗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打算加以殺害。孟嘗君的門客,一個裝狗入秦宮偷狐白裘;另一個學雞叫使函谷關關門早開,孟嘗君因此而脫難。典出《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後以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漢書.卷九二.游俠傳.序》:「是列國公子,魏有信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勢,競為游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也作「狗盜雞鳴」。
李代桃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錢謙益〈遵旨回話疏〉:「復社自有周之夔之案,奕琛自有薛國觀之案,奕琛又欲紐而一之,而曰復社操戈,臣指授,此所謂桃僵李代也。」 參考詞語︰將李代桃注音︰ㄐ|ㄤ ㄌ|ˇ ㄉㄞˋ ㄊㄠˊ漢語拼音︰jiāng lǐ dài táo釋義︰猶「李代桃僵」。見「李代桃僵」條。 01.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二齣》:「貞麗從良,香君守節,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馬舅之威,將李代桃,一舉四得,倒也是個妙計。」 參考詞語︰僵李代桃注音︰ㄐ|ㄤ ㄌ|ˇ ㄉㄞˋ ㄊㄠˊ漢語拼音︰jiāng lǐ dài táo釋義︰猶「李代桃僵」。見「李代桃僵」條。 01.《聊齋志異.卷一○.臙脂》:「彼踰牆鑽隙,固有玷夫儒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永久。《論語.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漢.桓寬《鹽鐵論.役》:「夫文猶可長用,而武難久行也。」
飲水思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周.庾信〈徵調曲〉(據《庾子山集注.卷六.郊廟歌辭》引)正陽1>和氣萬類繁,君王道合天地尊。黎人2>耕植於義圃,君子翱翔於禮園。落其實3>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咎為謀不仁遠,士會為政群盜奔。克寬則昆蟲內向,彰信則殊俗宅心。渭橋有月支抱馬,上苑有烏孫學琴。赤玉則南海輪賮,白環則西山獻琛。無勞鑿空於大夏,不待蹶角於蹛林。 〔注解〕 (1) 正陽:夏季的方位居南方,故曰正陽。 (2) 黎人:百姓、民眾。 (3) 實:植物的種子、果實。
畫龍點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張僧在金陵安樂寺的壁上畫龍,並為其中二龍點上眼睛,龍便破壁乘雲飛去的故事。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梁》。後用以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全體更加生動傳神。明.張鼐〈讀卓吾老子書述〉:「夫一古人之書耳,有根本者下筆鑑定,則為畫龍點睛;無根本者妄意標指,則為刻舟記劍。」亦比喻做事能把握要點。《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日安太太吩咐他給岳父母順齋,原不過說了句『好好兒的弄點吃的』,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以德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報怨以德注音︰ㄅㄠˋ ㄩㄢˋ |ˇ ㄉㄜˊ漢語拼音︰bào yuàn yǐ dé釋義︰即「以德報怨」。見「以德報怨」條。 01.《老子.第六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參考詞語︰德以報怨注音︰ㄉㄜˊ |ˇ ㄅㄠˋ ㄩㄢˋ漢語拼音︰dé yǐ bào yuàn釋義︰即「以德報怨」。見「以德報怨」條。 01.《三國志.卷四九.吳書.劉太史慈士燮傳.劉》:「知敦以厲薄,德以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往之猜,保六尺之託;誠深恩重分,美名厚實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姓。如虞舜時有咎
朝令夕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鼂錯〈論貴粟疏〉(據《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引)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穫冬臧1>,伐薪樵,治官府,給役2>;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3>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4>,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5>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賦斂6>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梁)〔粱〕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