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譴責當今學者說:「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而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
自欺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合於禪宗的主旨。這些人被自己侷限的想法所蒙蔽,還認為自己繼承了禪宗的正統,並向信徒們傳揚他的思想,更是自己欺騙自己,又欺騙了他人。原文中的「自欺欺人」,就是用來比喻不但欺騙自己,也欺騙他人。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高登〈上淵聖皇帝書〉:「主辱臣死,此曹當盡伏誅,今且偃然自恣,尚欲朋比為奸,蒙蔽天日。」
利慾薰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名利私慾而蒙蔽了心智。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慾薰心,隨人翕張。」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一○.己丑館選》:「三十至四十,利慾薰心,趨避著念。」
浮雲蔽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雲蒙蔽白日。比喻奸邪蒙蔽君主,忠良之士不得申其才。《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冤家路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打殺了我兩個徒弟,放了五百個囚僧,捽碎車輛,夜間闖進觀來,把三清聖像毀壞,偷喫了御賜供養。我等被他蒙蔽了,只道是天尊下降,求些聖水金丹,進與陛下,指望延壽長生。不期1>他遺些小便,哄瞞2>我等,我等各喝了一口,嘗出滋味,正欲下手擒拿,他卻走了。今日還在此間,正所謂『冤家路兒窄』也!」那國王聞言發怒,欲誅四眾。 〔注解〕 (1) 不期:不料、意想不到。 (2) 哄瞞:欺騙、隱藏事實的真相。
忠心耿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耿:誠信守節的樣子。 (3) 讒:顛倒是非、中傷別人的人。 (4) 介介:分隔。 (5) 蔽:蒙蔽、壅蔽。
千方百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方百計」的「方」和「計」,指的是方法和計謀,「千」和「百」,則都是用來表很多,所以「千方百計」就是用了很多的方法和計謀。此一成語可見於宋代彭龜年的〈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彭龜年,字子壽,清江人。南宋乾道進士,歷任煥章閣待制、知江陵府,遷湖北安撫使。諡忠肅。在朝言事,善惡是非,辨析甚嚴。他的〈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即是勸諫君王應以古代聖君為榜樣,當朝中小人費盡心機,想盡一切辦法、計謀,想要蒙蔽聖上的時候,不要輕易聽信讒言。他批評朝中奸佞小人「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皇上無法省察群臣的諫言。「千方百計」這句成語可能出於此,就用來形容費盡心機,想盡一切辦法、計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欺騙、蒙蔽。《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
幌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現在外用以蒙蔽他人的言行。《紅樓夢》第七七回:「雖然,『聞名不如見面』,空長了一個好模樣兒,竟是個沒藥性的爆竹,只好裝幌子罷,倒比我還發訕怕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