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6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光風霽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
結草銜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多謝大娘子,小人結草銜環,此恩必當重報。」
事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éi釋義︰志向和願望相違背。見「事與願違」條。 01.《宋書.卷六六.王敬弘列傳》:「臣聞君子行道,忘其為身。三復斯言,若可庶勉;顧惜惛耄,志與願違。」 參考詞語︰事與心違注音︰ㄕˋ ㄩˇ ㄒ|ㄣ ㄨㄟˊ漢語拼音︰shì yǔ xīn wéi釋義︰心,心願。「事與心違」即「事與願違」。見「事與願違」條。 01.唐.崔祐甫〈祭董大使文〉:「弔隨慶集,事與心違。良知與主,昨是今非。」 02.清.陳維崧〈金菊對芙蓉.語響潭煙〉詞:「相逢暗惹平生恨,西州路,事與心違。」 參考詞語︰力與願違注音︰ㄌ|ˋ ㄩˇ ㄩㄢˋ ㄨㄟˊ漢語拼音︰lì yǔ yuàn wéi釋義︰力不從心之意。見「事與願違...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諡文。 (3) 懷刺:身懷名片。刺,名片、名帖。 (4) 濂溪:周敦頤(西元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營道人。著《太極圖說》及《通書》,為宋理學之開山祖,二程...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邶風.谷風》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涇1>以渭2>濁,湜湜其沚3>。宴爾新昏4>,不我屑以5>。毋逝我梁6>,毋發我笱7>。我躬不閱8>,遑恤我後9>! 〔注解〕 (1) 涇:涇河,亦稱「涇水」,關中八川之一。源自甘肅省平涼西南的六盤山東麓;流入陝西省注入渭河,是渭河水系中的最大支流。 (2) 渭:渭河,亦稱為「渭水」。源出甘肅省渭源縣西的鳥鼠山,東南流經陝西省,至高陵縣會涇水,又東流至朝邑縣會洛水,注入黃河。 (3) 湜湜其沚:河水靜止時,清澈見底。湜,音ㄕˊ,水清澈見底的樣子。沚,音ㄓˇ,水中小塊陸地。 (4) 宴爾新...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孔席不暖注音︰ㄎㄨㄥˇ ㄒ|ˊ ㄅㄨˋ ㄋㄨㄢˇ漢語拼音︰kǒng xí bù nuǎn釋義︰孔子所到之處,坐席未暖就起身離去。形容孔子汲汲於行道,到處奔走,不暇安居。見「席不暇暖」條。 01.漢.班固〈答賓戲〉:「是以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參考詞語︰席不暇煖注音︰ㄒ|ˊ ㄅㄨˋ ㄒ|ㄚˊ ㄋㄨㄢˇ漢語拼音︰xí bù xiá nuǎn釋義︰煖,同「暖」。「席不暇煖」即「席不暇暖」。見「席不暇暖」條。 01.晉.葛洪《抱朴子.辨問》:「突無凝煙,席不暇煖,其事則鞅掌罔極,窮年無已。」 參考詞語︰席不及煖注音︰ㄒ|ˊ ㄅㄨˋ ㄐ|ˊ ㄋㄨㄢˇ漢語拼音︰x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汗流浹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孝文皇帝:漢文帝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勃:周勃(?∼西元169),西漢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3) 決獄:判決獄訟。 (4) 錢穀出入:賦稅收支。錢穀,賦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榮耀、光耀。如:「顯揚」。《孝經.開宗明義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王充《論衡.逢遇》1>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虞舜2>、太公3>行耦4>,許由5>、伯夷6>操違7>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合,合中有離。何則?道有精麤8>,志有清濁也。許由,皇者之輔也,生於帝者之時;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並由道德,俱發仁義。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