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5.51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鄙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自己的謙稱。《漢書.卷五○.張馮汲鄭傳.馮唐》:「鄙人不知忌諱。」《老殘遊記》第三回:「鄙人行道,沒有一定的藥金。」
揚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遠播。《孝經.開宗明義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西遊記》第三七回:「但要你單人獨馬進城,不可揚名賣弄。」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鋤強扶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鏟除強權,援助貧弱的人。[例]古代常有標榜替天行道,鋤強扶弱的義賊。
不屑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諡文。 (3) 懷刺:身懷名片。刺,名片、名帖。 (4) 濂溪:周敦頤(西元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營道人。著《太極圖說》及《通書》,為宋理學之開山祖,二程...
始終如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始至終都不改變。《梁書.卷二七.到洽傳》:「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隆友道》:「寓于公囚所側近,日以美饌餽,凡三載,始終如一。」也作「終始如一」、「始終若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民俗稱喪事每七日設奠一次為「作七」,由頭七到尾七共需進行七次,稱為「七七」。《北史.卷八一.儒林傳上.孫惠蔚傳》:「從綽死後,每至七日至百日,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行道。」《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家私》:「善繼只是點名應客,全無哀痛之意,七中便擇日安葬。」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盧策秀才  歲交冰未泮,地卑海氣昏。子有京師遊,始發吳閶門。  新黃含遠林,微綠生陳根。詩人感時節,行道當憂煩。  古來濩落者,俱不事田園。文如金石韻,豈乏知音言。  方辭郡齋榻,為酌離亭樽。無為倦羈旅,一去高飛翻。 送王卿  別酌春林啼鳥稀,雙旌背日晚風吹。  卻憶回來花已盡,東郊立馬望城池。 送劉評事  聲華滿京洛,藻翰發陽春。未遂鵷鴻舉,尚為江海賓。  吳中高宴罷,西上一游秦。已想函關道,遊子冒風塵。  籠禽羨歸翼,遠守懷交親。況複歲雲暮,凜凜冰霜辰。  旭霽開郡閣,寵餞集文人。洞庭摘朱實,松江獻白鱗。  丈夫豈恨...
提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拯救。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三折:「哥哥也,且住咱,將妹子怎生提拔!」
血流漂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漢.賈誼《新書.卷二.制不定》:「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